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4篇
系统科学   102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5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9篇
综合类   18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围绕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目标,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中的误区,通过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社会网络,建立贯穿大学四年学习全周期的五大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基础素养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2.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有关祥瑞及灵异之类典故的大量选用,不但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借祥瑞文化维护自身统治的治国策略,也表明了尚奇之风在唐代的盛行。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过程中涉及多个专业的术语翻译,如法律术语、国际贸易术语、保险术语和金融术语等。作者认为在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学中除了讲授国际商务合同的基础知识、语言特点、句法结构和合同的整体构成以及普通翻译技巧等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对术语基础知识和术语翻译原则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术语意识,提升学生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质量和水平,并给出了培养学生术语意识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4.
清诗总集误作别集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总集研究薄弱,存在的各种问题很多.有些总集,甚至还被误认作别集.现在列举十种这样的总集,逐一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主要就其资产方面的概念、确认、计量和核算内容的变化作一些比较、分析,以便更加深刻地了解新制度,贯彻执行新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40年代的诗坛,九叶诗派的诗学探索是独特而卓有成就的。他们以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成熟的现代诗作取得了中国新诗在内向性美学探求中最好的阶段性成果,从美学意义上,他们将中国新诗的内向性探索推向了臻于成熟的境地。经由这样的探求,他们坚韧而执着地追寻了一个回来的世界,精神终获还乡之路,人的生命存在终归诗意的栖居之所,诗行间深蕴的诗性智慧既洞视了现实,又体悟了人生。  相似文献   
7.
杜甫家庭亲情诗表现了诗人至性至情的心怀和对家庭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其中浓郁的家庭伦理观念,更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诗人的独特个性,使我们更真切更全面地走近和了解杜甫。  相似文献   
8.
海子及其诗歌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特殊的文化存在。本文尝试着从存在的表象/幻象、丰盈的想象/幻想、诗意言说方式、神性体验和神性光辉四个方面对海子的抒情短诗进行解读,并探讨和说明海子及其诗歌在诗学理念和美学实践上与梵高、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等人的精神渊源关系。有所发明的是把海子诗歌的幻象体系与海德格尔的天地人神四重世界整体相联系,以及在分析归纳后提出了海子诗歌独特的“诗意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9.
市镇的产生、崛起既受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更受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山西市镇的勃兴约在明末清初,其形成及盛衰的原因各异、类型特点也不同。本文仅从山西市镇的兴起和繁盛及其与晋商活动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example involving the renaming of an organizational change process from BPR to outsourc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amifications of such a name change in that the recognition of outsourcing allowed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o counseling and termination advice. The paper discusses two ways of looking at the name change, one from a critical theory perspective and one from a realist perspective. It demonstrates how theory can provide useful yet markedl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such organizational events. Critical theory operates from within what can be termed the transitive epistemological dimension, whereas critical realism tends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ontological issues. Each has important things to say about the situation and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ver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