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地炸点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火炮导弹等武器的精度越来越高,而与之相匹配的武器测试评估与训练系统明显滞后。针对传统的四元阵、五元阵定位精度较低,采用单基阵精确定向多基阵融合定位的原理,将小孔径基阵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结合,提出一种全天候、多环境适应性、实时性强的炮弹落炸点测量系统。介绍基于小孔径的单基阵定向部分,提出一种改进的立体五元阵,给出优化的定向算法和时延估计方法,详细分析定向误差。户外进行定位实验验证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单基阵定向方位角小于0.52°,俯仰角小于1.33°,定向性能较好;多基阵对X、Y坐标的定位精度优于0.8 m,对Z坐标的定位精度优于1.5 m,定位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
桂林作为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中心城市之一,多次遭到日军航空部队的狂轰滥炸。根据中日战场及太平洋战场转折的状况,并且考虑到轰炸背后的动机,我们把日军航空部队轰炸桂林的暴行分为三个阶段。日军在各个阶段中对桂林采取了各自不同的轰炸策略,但最重要的目标是毁灭桂林,摧毁新桂系的抗战意志。日军无视国际法的存在,对桂林普通平民、名胜古迹、文化教育机关、教会场所以及居民区等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轰炸,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和反人道罪,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  相似文献   
3.
攻击机首次进入目标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攻击机近距离轰炸地面目标的作战过程,采用解析法研究了攻击机的首次进入目标概率。分析了机载光电探测设备的探测区域,给出了攻击机首次进入目标概率的顶层模型和最大目标观察距离计算方法。分析了攻击机的进入目标过程,以攻击机水平投掷制导炸弹和俯冲投掷普通航弹为例,给出了最小进入目标航向距离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对上述模型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4.
在详细分析研究航空反坦克末敏弹打击地面目标全过程的基础上,将航空反坦克末敏弹打击目标的整个过程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母弹飞行阶段、抛撒阶段、末敏子弹自由坠落阶段、减速减旋阶段和稳态扫描阶段。针对这五个阶段的各自特点建立数理模型,详细分析研究各个阶段末敏弹的姿态位置;并编写Matlab程序,结合末敏子弹识别目标的要求,设定初始值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显示随着投弹速度的减小,可投弹区域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5.
干摩擦时TC11合金离子轰击改性层的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TC11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对TC11合金试件进行了离子轰击渗扩处理。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磨损试验,对比了经离子轰击处理和常规热处理后的TC11合金表面改性层与GCr15钢球对磨时的耐磨性,用表面形貌仪测定了磨痕表面形貌曲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磨痕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经离子轰击渗扩处理的TC11合金试件表面改性层的耐磨性得到大大提高,其原因是前者的抗粘着磨损和抗犁削磨损的能力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