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筛选试验方法,从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活性污泥等试样中筛选出多种具有产絮效果的菌种,其中Y5效果最好。试验表明,当培养基初始PH值为5.5,培养时间为65h时,Y5菌液上清波对土壤悬浊液的絮凝率最好。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后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采用混凝絮凝法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混凝絮凝法对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十分有效,COD去除率可达到60%以上,特别是微生物絮凝剂的用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特别是给水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工艺中。  相似文献   
3.
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在(35±1)℃下运行102天处理低浓度废水,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微生物絮凝剂或阳离子PAM(聚丙烯酰胺)对厌氧污泥颗粒化具有促进作用;连续投加微生物絮凝剂的反应器1(R1)运行43天后,容积负荷达3.8 g/(L.d)(以单位容积反应器每天的化学需氧量负荷计),而投加阳离子PAM的反应器2(R2)和对照反应器3(R3)达到同样的容积负荷分别需要44和98天;R1中的颗粒污泥在沉降性能和产甲烷活性方面优于R2中的颗粒污泥;实验结束时,R1,R2和R3的COD去除率分别为94.5%,91.7%和84.0%.  相似文献   
4.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动力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生产的发酵过程,对絮凝剂产生菌F2-F6发酵生产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得到了描述F2-F6菌体生长,絮凝剂合成及底物消耗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实验和方程数据的比较结果证明动力学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为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放大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分离选育及提取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土壤、河湖、活性污泥中分离出752支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絮凝剂产生高效菌,研究了该菌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实际废水试验,探讨了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提取工艺的操作条件,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粗提物的性质、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BS-5的筛选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S 5·对该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BS 5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7 5%·研究了微生物产生菌BS 5培养时间与其培养液絮凝性能的关系,培养液中絮凝活性的分布·以高岭土悬浮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MBFBS 5的用量、pH值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MBFBS 5具有培养时间短,用量小,pH值应用范围广,热稳定性能高等优点·啤酒废水的净化处理结果表明,BS 5产生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CODCr去除率可达79 2%·  相似文献   
7.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W7-1,初步鉴定为Klebiella planticola,W7-1对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要求简单,常用碳源和氮源都能产生较高活性的絮凝剂,在pH5~10的范围内都适应絮凝剂的产生。絮凝剂的添加量、金属阳离子和絮凝体系的pH值对絮凝活性有一定影响,其絮凝剂产量远远高于其它絮凝剂,且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提纯后的絮凝剂更高效且水溶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处理低温低浊水时残余铝过高及浊度难去除的问题,采用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处理低温低浊水源水,通过L16(45)正交实验研究了复合型絮凝剂投加量、pH、助凝剂Ca2+投加量、沉降时间和混凝水力条件5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浊度及铝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均为:pH>水力条件>沉降时间>助凝剂Ca2+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浊度去除率和铝去除率最佳的絮凝条件:絮凝剂投加量为10 mg/L;助凝剂Ca2+投加量为1.5 mg/L;pH为8.0;水力条件为搅拌速度160 r/min,搅拌时间为40 s;沉降时间为30 min。此时浊度去除率达到88.34%,残余Al去除率为92.43%。研究为应用CBF处理低温低浊水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紫外诱变技术分离得到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nterobacter sp. W16-c,并对其产絮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W16-c的絮凝能力比出发菌提高13.91%;突变菌株发酵产絮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佳初始发酵pH值为5~9;金属离子Fe2+、Na+对Enterobacter sp. W16-c的产絮效果有促进作用;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可达96.2%;Enterobacter sp. W16-c的主要成分为多糖;Enterobacter sp. W16-c是一株产絮性能稳定的高效产絮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和培养条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实例,并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