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6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苯甲酰基乙基斯德酮与芳香胺在w=95%乙醇中加热反应,可得β-芳氨基苯丙酮,如果芳香胺为邻羟基苯胺,得到(N,N-二苯甲酰基乙基)邻羟基苯胺,所得化合物经熔点,红外,元素分析,^1HNMR等数据确定。  相似文献   
3.
在聚乙二醇(PEG)、碱及催化量的钯催化剂存在下,芳基卤化物和一氧化碳可在常压下进行羰基化反应,高产率地生成相应的芳香羧酸。  相似文献   
4.
用双核微核实验检测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大气中常见的5种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种多环芳烃对人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诱导作用。指出5种多环芳烃各染毒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他们均可引起人外周血双核淋巴的微核率增加。除苯并(a)芘(BaP)外其余的几种多环芳烃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对油制气废水生物降解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驯化分离的菌种S-2、Y-3、XH-3及其混合菌M-3,以葡萄糖作为共代谢基质,研究了葡萄糖对各菌降解油制气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葡萄糖,可使COD、氨氮、可萃取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6.9%~26.5%、17.5%~31.2%、15.2%~23.3%;但在所采用的时间范围内,酚类化合物的去除率降低.加入葡萄糖,各菌对废水中芳烃类化合物的去除率提高17.7%~21.7%.除了维持无营养物条件下对芳环数≤3芳烃类化合物的良好降解能力外,对芳环数为4~6芳烃类化合物的降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5℃时,铜离子与二胺类配体DMEA和DMPA(DMEA为N,N-二甲基乙二胺,DMPA为N,N-二甲基-1,3-丙二胺)形成的配合物对PNPA(对硝基苯酚乙酸酯)催化水解的动力学,并通过了胶束催化的二元复合物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处理,结果表明,铜离子与不同的二胺类配体形成的配合物在CTAB胱束溶液中对PNPA的催化水解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效果,而催化的机理则可能是由于与铜离子配位的水分子去质子化以后形成的亲核体对PNPA进行亲核进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动胶菌HP3是从溴胺酸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高效降解溴胺酸的菌株,实验结果表明,它除了能降解溴胺酸外,还能降解1,4-二羟基蒽醌-2-磺酸钠、1-氨基蒽醌-2-磺酸钠、9,10-蒽醌、1,4,5,8-四羟基蒽醌等蒽醌系化合物,也能降解苯胺、苯本分、邻苯二酚、邻苯二甲酸等苯系化合物,但不能降解苯磺酸钠、对氨基苯磺酸钠,更不能对溴胺酸的降解产物2-氨基-3-羟基-5-溴苯磺酸钠的2,3-二羟基-5-溴苯磺酸钠做进一步降解,苯胺在所试的苯系化合物中是该菌株细胞本科系的天然底物,探讨了取代基影响蒽醌环和苯环降解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8.
质子导电离子交换膜由于其高导电率和优异的化学性质而广泛应用于H2/O2燃料电池,但是全氟化膜的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它的市场应用,为此,研究者尝试生产廉价的代替品,磺化聚酰亚胺就是被人们看好的代替品之一.用3,3′-二磺酸钠基-4,4′-二氟二苯酮和对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芳香族二胺,再将新型芳香族二胺和二酐以间甲酚为溶剂一步法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聚酰亚胺,从而避免了由聚合物磺化改性引起的聚合物链的交联与降解.用红外吸收光谱和H NMR核磁共振光谱对新型芳香族二胺单体进行了表征,并用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结构,溶解性,及磺化度对共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DMF,DMAc,NMP等均是该磺化聚酰亚胺的良溶剂,聚合物粘度随着磺酸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性芳香羧酸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确证。化合物5的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发现化合物5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和纹影织构,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5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液晶态温度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误差反向传播(BP)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处理低度非线性问题。研究了含硫芳香族化合物水解速率常数与其结构及物理化学参数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优于多元回归方法(MLR)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