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瓠传说在中国畲、瑶、苗等族群中广为流传 ,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它解释了这些族群的族源 ,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 ,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伴随着传说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盘瓠传说实际上是这些族群神圣的口述史 ,坚固着这些族群的自我认同 ,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常常以茶作为祭天祀祖的物品。作为祭品的茶,往往寄托祭祀者的深深的祝愿。文章从宗教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茶文化和宗教仪式——祭祀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民间传统茶祭祀的由来以及云南少数民族茶祭祀的渊源、形式和特点,通过探讨茶祭祀这种我国独有宗教礼仪活动的理论意义、实践效应和学术价值,进而把已经和正在消失的茶叶祭祀内容挖掘出来,为的是从她曾走过的历史道路中发掘存在其中尚未实现的思想文化潜力。  相似文献   
3.
殷墟甲骨卜辞是殷人卜祭诸神的实录,祭祀对象涉及殷代所有神灵。殷人所构筑的天神系统、地祇系统和人鬼系统,生动呈现了上古社会精神世界的一个侧面,奠定了中国传统宗教鬼神世界的基本模式,其造神特征和对自然神祇的尊卑态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些优秀的闽南习俗或提供了古代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原型,或浓缩了闽越民族的农耕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一个分支,从福建南部蔓延到广东东部、台湾、香港、澳门,辐射到东南亚各国,成为凝聚海内外闽南人的一条精神纽带。究其根,闽南习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具有痴迷性、人文性、传承性、口头性、稳定性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而它们都源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通过分析《说文解字》“示”部字的语义,来挖掘上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历史上所造就的诸多先王圣祖中,伏羲和大禹的形象及其所负载的内容,显得最为丰富和完整,从原始信仰和民俗的角度讲,也只有他们两人几乎体现了全部的要素,将生殖神、图腾神、发明神、文化神和社稷神集于一身,可称之谓“全能型”始祖。其内涵乃是新石器时代整个历史文化积淀的浓缩与提炼。如此丰满而明晰的形象,其发生离不开核心文化区的依托。伏羲所依托的以大地湾为中心的渭河流域文化和大禹所依托的以河姆渡、良渚为中心的宁绍平原文化,分别被誉为我国南北两处新石器文化的光辉代表。“全能型”始祖的酿造过程比较复杂,存在着文化上的后果叠前和前果累后的“双向整合”现象。这个人物不一定受严格的时空限制,关键在于符合体现本民族发展足迹的需要,并能够在面向未来时成为新型共同体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7.
周王祭礼文化独特特征是以祭祖为主。形成这一独特特征的心理困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灵魂不死心理,这是周王祭祖最重要的心理基础;二是孝道心理。这是在灵魂观念基础上诞生的周王祭祖的又一C理困素。三是利用祭祖来加强其统治地位,愚弄劳动人民,这是周王祭祖的潜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婚姻本身是“父系”文明的产物,在以父维系的社会出现以前,两性之间的关系是不能算作“婚”的。本文用“聚麀’一词来指称初民两性关系,并分析了“聚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各种句型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句型用例很多,而有些句型只有一两个用例.甲骨文句型只有作定量的研究,才能分清轻重主次.在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统计的方法,详尽描述甲骨文单祭祀动词句的衍变、生成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可反映出单祭祀动词句的句型结构、句法成分、句型变换手段、施事主语出现与否、基本句型与变式句型以及神祗、人事、祭牲名词语法功能的频率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汉族理想的死亡是在“后世”(阴间)幸福生活的条件。理想的死,需要具备生前长寿、临终前的必要准备、寿终的正常死亡及成为被子孙祭祀的祖先等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