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有关祥瑞及灵异之类典故的大量选用,不但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借祥瑞文化维护自身统治的治国策略,也表明了尚奇之风在唐代的盛行。  相似文献   
2.
沈约咏物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约的咏物诗在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咏物诗内容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圆美流转,创作中传神写物与比兴寄托兼用,并开宫体诗中艳情咏物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他的词沉郁、以抒发情志为主,取代了传统的诗的功能,而他的诗则学理学诗,平易、以吟咏性理为务。这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关乎词体的成熟、时代的风气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菊花与莲花,是欧阳修步入中年以后经常题咏的两种花卉,它们在欧阳修诗歌中,有着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人生的痛苦无奈,莲花象征生活的快乐欢愉,二者相反相成,共同构成欧阳修中年以后人生态度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本历时地论述了徐成淼散诗的诗质内涵;徐成淼具有明确的散诗的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从浮华走向厚重沉醉、 浓郁的诗质内涵、由意境向意象发展、以情绪作为结构的依据和线索、追求刚柔相济的语言态势;徐成淼散诗表现了对现代意识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都市意识以及以热烈取代恬淡、以动态取代静态上。  相似文献   
6.
古诗歌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组合形式,表现着违常性的审美特征,即非实用性、非科学性和非确定性的特征。这种语言特征其实就是对语言成规“有组织的破坏”,并由此蕴涵着丰厚的多义性语言信息,能增添话语丰富的信息量,更好地表情达意,产生着很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影《最好的时光》通过三段式结构呈现了淡化、面对、忘却三种不同的对待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现状的态度。这部电影的导演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拍摄的电影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主题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其中讽谕说是提出最早、历时最久,与爱情说形成尖锐对立的重要观点,对讽谕说的提出、演进、主要依据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有助于推进<长恨歌>主题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寓言"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本雅明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它立足于对17世纪德国悲悼剧形式的深刻体察,借助"寓言"这一文体概念提出了与传统"象征"体系相对应的历史观和文学观."寓言"理论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阐释具有重大价值,它更关注个人命运与日常感受,以个人的"体验"取代了整体性的历史"经验",力图发掘出文学作品中碎片式、废墟式的历史景观,从而具备了穿透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的批判力.以"寓言"理论观照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流转型期的重要文本--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一次危险的解构之旅,它将为我们重新认识张贤亮及"反思文学"中的异质提供一个崭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0.
沈光文诗歌中的典故来源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作者善于以典抒怀,以史明志,体现了活用典故、以故为新、如水着盐、浑融无迹等用典技巧。沈光文诗歌通过对典故的娴熟运用,自然贴切而又含蓄蕴藉地表现了明清之际遗民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诗作古雅凝重、沉致深婉的审美风格,也折射了作者崇高峻洁的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