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藏山经》中矿物名称考释及其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藏山经》不仅是中国先秦时代重要的地理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古代记述矿物学知识的重要著作,书中收录了89种矿物和岩石,并对其物理属性、分类和产地都有较为准确和全面的记述,特别是关于有用矿产产地和产状以及矿物共生的正确描述,关于利用自然的思想等记述充分说明了《五藏山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对矿产进行形态描述、类型划分和区域研究的古代典籍,代表着先秦时代我国矿物学达到的水平,成为中国古代矿物学知识的丰富宝库,其中保存了我国矿产地质学形成雏形时期的大量史料,是研究我国古代矿物分类和地理分布的历史依据,在我国地质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文学革命大潮中,新诗取得了赫赫业绩,但也一定程度地丢掉了以民族化、大众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崛起诗坛的臧克家,继承古诗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五四新诗的长处,汲取新诗效法西方的经验教训,从创作到理论,全面建构新诗的中国特色;把鲜活的人民口语提炼成诗语;大致押韵,大体整齐,形成新诗的“外在韵律”;追求形象化,着力推敲,千锤百炼,托物寄意,借事传情,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正确的思想、燃烧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典型的意象与意境,尤其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生的形象”,建构起新诗的“内在韵律”。这些成就,使臧诗成为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臧克家就是中国特色新诗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  相似文献   
3.
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族手工造纸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族传统造纸进行实地考察,叙述了两地藏族手工造纸的背景、工艺流程、工具及产品使用,分析了藏族造纸技术的原料、来源及文化特征。指出藏纸的制作工艺不同于中国内地的抄纸法造纸,而是属于印巴次大陆和东南亚常见的浇纸法造纸。最后讨论藏族手工造纸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臧克家的代表作《老马》是一首现代格律诗,声韵和谐,形式整齐,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而郭著章教授的英译本,却并未确切地传达出原诗的音形意之美,具体体现在音美缺失、形美遗憾和意美不足。在评析借鉴的基础上,提供新的译文,以资切磋。  相似文献   
5.
藏克家早期抒情诗着眼于现实,取材于现实。《老马》是诗人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人满怀悲愤的感情,以极大的艺术概括力,写出了旧中国亿万农民在封建势力重压下忍辱负重的悲惨境遇,抒发了他对受苦受难的农民的同情,也表露了他对封建社会、新旧军阀统治的愤懑控诉之情。  相似文献   
6.
《道藏》中关于光形影之间的关系、平面镜组合咸像、双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等几何光学现象的描述,具有重要的物理学史料价值。文章对之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探讨其科学内涵,以期丰富中国古代物理学史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永健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1):23-27,38
建国以后,臧克家把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化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礼赞,特别是收入《放歌新岁月》中的新诗短章,有强烈的哲理色彩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这些短诗中,赞颂伟人的诗篇字少味多、形象鲜明,抒写友情的诗篇精练朴素、诗味隽永,绘景述事的抒情诗则生活味浓,意境深远,可谓“清风晚节老梅香”。  相似文献   
8.
彭桂萼不仅是边疆教育实践家,也是杰出的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和著名的抗战诗人。20世纪30~40年代,彭桂萼和郭沫若、臧克家等人书信往来,感情真挚,志同道合,共同为抗战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贴近现实的精神取向、创作主体的伦理要求、博大雄健的风格追求,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是臧克家一直标举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主要内涵。臧克家的诗歌理论虽有一定的意义,但也有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既是由当时的历史语境决定的,更主要是受其理论自身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探讨藏族各地区服饰特点(款式、图案、面料、佩饰),展示藏族服饰文化悠久历史、厚重底蕴、斑斓色彩,引起社会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视,使这一文化瑰宝闪烁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