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41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历时地论述了徐成淼散诗的诗质内涵;徐成淼具有明确的散诗的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从浮华走向厚重沉醉、 浓郁的诗质内涵、由意境向意象发展、以情绪作为结构的依据和线索、追求刚柔相济的语言态势;徐成淼散诗表现了对现代意识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都市意识以及以热烈取代恬淡、以动态取代静态上。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农家思想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代,农家的产生是时代孕育的结晶,战国时代的农家可分为农业政治经济思想学家和农业技术专家两大学派,这两派农家对于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都有较大的贡献,对于此期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家闻一多向来被认为是具有阳刚气质的诗人,但是其充满强烈爱国热情的作品中却充满了感伤气质;唯美的徐志摩的爱情作品,更是流溢着遮挡不住的感伤气质。时代因素和个人遭际是这种气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及徐灿分别为宋代及清代两位著名女词人,由于两人所生之时代既异,对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不同,二家创作之成就亦存在异同之处。本文重点分析两人词作中具有婉约风格和豪放风格的作品,并分析其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意象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是我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十分重要而又风格独特的作家,本文截取新世纪以来的近五年时间,对关于许地山的比较研究、与印度文化之关系研究、文学创作研究、宗教情结研究、许地山与香港的研究等方面做出简单述评。与上一世纪相比,许地山研究不断深入和创新,但尚需拓宽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6.
北魏洛阳佛教的复兴与北魏皇室的扶持密切相关,皇室在经济、政治、人员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扶持是其得以复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对西南民族聚落地理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族地理学的角度,以徐霞客晚年对西南地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考察资料为依据,从聚落的数量、名称、形态、规模、内部结构、聚落景观与建筑、聚落与集市等多个层面,系统地揭示了徐霞客对西南民族聚落考察的贡献,以及他在考察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王维山水田园诗以闲适恬淡、空灵静寂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而这种风格的背后是作者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色与景的和谐、心与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许氏翻译理论虽在学界见仁见智,但却毫无疑问地已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解读许氏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以许渊冲先生“三美”“三化”“去粗存精”及再创论和优化论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江城子·记梦》的英译本进行鉴赏和辨析。与此同时,结合诗词翻译的特殊性,就其“粗”与“精”的判断标准是否具有普适性、有时难免为了追求押韵而因韵害意及过度“深化”的问题,即对翻译的技术处理的细节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改良译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西魏建立后,宇文泰辅政,面对内忧外患,锐意改革六官制度,建立中央六官系统。通过对六官人员的调配,关陇集团与魏宗室的权力得以平衡,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经过对关陇集团内部六官人员的再调整,宇文护铲除异己,强化了宇文氏在北周政权中的主导性;关陇集团的汉族地主依附于宇文氏政权,进入中央六官系统,宇文氏家族内部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争夺;武帝宇文邕铲除宇文护,集中央军政大权于一身,北周的中央集权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