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合银(Ⅲ)-尿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碱性介质中引发丙烯腈聚合反应,测得了各种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2.
脲对果菠萝蛋白酶的变性与失活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脲为变性剂,以荧光光谱为监测手段,对果菠萝蛋白酶(Fruit bromelain)的分子构象变化进行研究,酶的荧光强度随脲浓度增大而递增,发射峰出现红移。荧光偏振在 230~240 nm及 260~290 nm 出现二个负峰,后者较为显著,并随脲浓度增大而加剧。脲对酶水解N-苄氧羰酰 L-赖氨酸对硝基酚酯(CBZ-Lys·pNP)活力的影响,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比较脲对游离酶(E)及结合酶(ES)的失活速度常数。结果二者相等,底物不表现保护作用。测定酶在不同浓度脲中的变性速度常数和失活速度常数,比较了酶的构象变化及催化活力的关系,酶的失活速度常数比变性速度约大6~16倍。说明酶活性中心对脲的敏感性,酶活力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酶构象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氨酯键和脲键对嵌段聚氨酯和嵌段聚脲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四种聚氨酯、聚脲模型化合物.并用凝胶渗透色谱,应力—应变,广角X射线衍射等手段检验了在相界面或在硬段微区,不同键对聚合物分子量、力学性质和聚合物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水中有机氮降解规律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为例对有机氮降解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研究,其结论是:有机氮在江水中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并受环境温度和氧化细菌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氨化木质素对五色苋的施肥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土培技术探讨了氨化木质素作为一种缓释氮肥在五色苋栽培上的应用。并与常规的氮肥-尿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氨化木质素对五色苋生长效果显,作为氮肥,其肥效仅次于尿素,这为氨化木质素肥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X=5质量%的尿素-水混合物中,在278.15-318.15K温度范围内,利用电池:Pt,H2(101.325kPa)|Na2CO3(m1),NaHCO3(m2),NaCl(m3),5质量%尿素-水|AgCl-Ag的准确电动势数据,确定了在5%的尿素-水混合物中碳酸二级解离常数K2.得到了K2和温度关系的经验方程pK2=1.176+1824.2/T+0.00823T.用热力学关系推导出在5%的尿素-水混合物中碳酸二级解离过程的各个热力学量,并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的观点讨论了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7.
有机氮化合物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尿素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溶解有机氮化合物对骨条藻等海洋浮游植物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有机氮可作为藻类生长的一种氮源,能被藻类间接或直接地吸收利用,对藻类的生长起到维持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谱法研究无花果蛋白酶(EC.3.4.4.12)在不同浓度脲及LDS存在下的结构变化和活力变化的关系。荧光光谱显示,在1-6mol/L脲范围内,荧光强度均比天然酶高,但剩余活力只有天然酶的20%以下,随脲浓度增大,α螺旋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酶在低浓度(0.5g/L)LDS作用下,荧光强度下降,发射峰红移,在高浓度LDS作用时,荧光强度增强,发射峰基本保持不变,活力则随着LDS浓度增大而下降,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文昌鱼碱性磷酸酶(AKP)的变性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盐酸胍(0.5 mol/l,1.0 mol/l)对该酶具有明显激活作用;酶的荧光构象变化指标随脲浓度增大呈现两个陡变区(1.0~2.0 mol/l,4.0~8.0 mol/l),蜂位因变性剂存在而明显红移,表明肽链己发生较明显的伸展,该酶的失活与变性过程均为一级反应,低浓度脲(2.0 mol/l)作用表现为构象变化略快于失活,而高浓度盐酸胍(2.0 mol/l,4.0 mol/l)及高浓度脲(4.0 mol/l,6.0 mol/l,8.0 mol/l)作用均表现为失活略快于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测定了对苯二酚、儿茶酚、L—胱氨酸等六种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对中等肥力黄棕壤中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苯二酚、儿茶酚对脲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为脲酶抑制剂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