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畸笏叟在“脂批”中注明自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他用“辛酸之泪哭成此书”。畸笏叟就是曹頫。曹雪芹去世后,是他的父亲曹頫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曹頫同时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明确指出,曹寅之子作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部影响非常广泛深远的小说,自以抄本行世以来,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旗人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这部由清代旗人创作的小说,很早就被认为描写的是旗人社会生活,并一直受到旗人的特别关注,从这一角度进行了阐述。注重这部小说与旗人的关系,对深入研究《红楼梦》和八旗文化,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吴夜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60-1564
虽然以往的红学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它们大都专注一个或数个具体问题。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白盾就小说主题、作者研究、版本比较提出一系列有违传统的新观点,最大程度地接近了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本真。这正是他新时期红学理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地震是地球断裂构造释放能量的窗口,含能量积聚、触发、爆发和沉寂过程。地震是震源断裂结构的爆裂过程,断裂结构内压力超过岩层的断裂强度和重力之和时,地震随之爆发。对地震的触发,太阳活动影响最大,月球和太阳引力也有影响。断裂结构内的磁场异变和赵锬的形变矢量观察具有临震警报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小说《红楼梦》和《孽海花》中的重要女性形象,王熙凤与傅彩云既有美丽容貌、泼辣性情、爱财贪财及富于心计等诸多相似之处,又不乏人生追求与最终归宿方面的迥然之异,从而映照出她们细微的内心矛盾与情感困顿,彰显出其较为丰满立体的"圆形人物"形象特质,散发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女儿情结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魅力独具之所在。黛玉仙逝,宝钗、袭人等因道学的侵袭女儿本性已被扭曲,是失去了个性精神徒有女儿之身的假男人。贾宝玉女儿情结随女儿们人性的异化而消释。男权意识的强势也注定了宝玉女儿情结消释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1The Goals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The deep space exploration is relative to nearearth space exploration.According to theWhitePaper on China’s Space Activities in2000[1],theexploration of space other than earth is presentcalled“Deep Space Exploration”in China.Thisconception is not unchangeable.It will evolvewith improvement of space technologies andcapabilities of mankind.Generally activities of human space can becategorized into three fields:Earth ApplicationSatellite,Manned Space…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一部古典名著,随着它的出版,也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陶瓷作品。尤其红楼女子形象更是成为历代陶瓷艺术家们笔下不断的追求。这些仕女图纹装饰生动准确地反映了红楼女子形象的悲欢离合,一个个美妙绝伦的红楼仕女,一件件气韵鲜活的仕女瓷画,使《红楼梦》这部经典悲剧故事在陶瓷艺术世界中大放异彩、千古流传。  相似文献   
9.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梦进行分析。指出曹雪芹以梦结构情节,既精彩又合情合理,并指出曹雪芹虽处于现代心理学未形成之时,却已有相当的心理体验及知识,并借鉴前人的经验将心理学知识成功地运用于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