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氯氧化钨或六氯化钨与不含β H的Grignard试剂在无水四氢呋喃中反应,形成钨的卡宾铬合物,可与醛、酮反应得到烯烃,具有类似于Witig试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The low quantum efficiency arising from poor charges transfer and insufficient light absorption is one of the critical challenges toward achieving highly efficient water splitting in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Three dimensions(3D) structures and heterojunctions have received intensive research interests recent year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ability to separate photo-generated charges as well as the enhanced light harvesting property. Herein,3 D Cu O/WO_3 structure was fabricated through a facile solvothermal method followed by chemical bath deposition. The loading of Cu O clusters on WO_3 nanoflake arrays results in a much improved photocurrent density compared with that of pristine WO_3 nanoflake arrays, which reaches 1.8 m A/cm2 at 1.23 V vs. the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 demonstrates that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Cu O/WO_3 electrode is attributed to the accelerated charge transfer kinetics as a result of the desirable band alignment in Cu O/WO_3 heterojunction. This work demonstrates a facile strategy to construct superior WO_3 electrode, which will ultimately allow for efficient storage of solar energy into hydrogen.  相似文献   
3.
转炉冶炼特殊钢工艺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转炉与电炉冶炼特殊钢工艺的不同之处,并探讨了转炉生产特殊钢的流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利用Roscoe方程,结合FactSage的多元多相平衡计算和纯液相渣黏度计算功能可对含固相熔渣的黏度进行计算.本研究针对基于铜冶炼渣的FeO-SiO2-Fe3O4-CaO-Al2O3-MgO系,首先根据相似炉渣的黏度测定值对Roscoe方程中的参数进行拟合,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在计算所研究体系时的准确性.基于所得的计算模型考察不同组分含量对平衡相组成及黏度的影响规律,并总结获得合理的渣型配比.当炉渣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控制在FeO 40%~60%、SiO225% ~ 40%、Fe3O40%~15%、CaO 0% ~ 10%、A12O30%~8%和MgO 0% ~4%时,可在冶炼过程中得到流动性较好、固体量较少的熔渣.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四川大学直线等离子体装置(SCU-PSI)产生高通量氢等离子体,采用朗缪尔探针对氢等离子体特性进行诊断,研究了氢等离子体特性随放电电流、气体流量等输入条件的演变规律;并利用调控产生的氢等离子体对纯钨进行了相应的辐照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在磁场0.1~0.2 T、气流量1 000~2 200 sccm和电流180~228 A范围内,氢等离子体通量密度、热负荷密度及电子密度、温度等参数与磁场和电流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在该范围内,最高等离子体密度达到2.6×1019 m-3,等离子体通量达到8.8×1022 m-2?s-1,热负荷达到6.5×104 W/m2. 利用调控产生的等离子体对纯钨样品进行初步辐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入射等离子体特性的不同,样品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尺寸和密度不均匀颗粒状辐照损伤结构,并且颗粒尺寸随氢等离子体离子通量的增加而增大. 本文结果显示SCU-PSI可以产生理想的氢等离子体环境,因此可以作为未来聚变领域,研究氢等离子体和托卡马克装置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钨以及相应结构材料相互作用的有效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品位铜精矿日益枯竭,低品位铜精矿的杂质含量愈来愈高,因此,做好杂质元素综合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闪速熔炼工艺、底吹熔炼工艺、侧吹熔炼工艺和顶吹熔炼工艺中主要杂质元素As、Sb、Bi、Pb、锌在铜锍、炉渣、烟尘中的分布.根据杂质元素在烟尘中的含量,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工厂实践,介绍了烟尘中主要杂质元素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除了传统的烟尘输送方式改进外,重点介绍了火法、湿法和火法-湿法联合法在烟尘回收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生产实践中应做好杂质元素Bi、Pb的选择性富集,以及有害杂质元素砷的固化.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铁矿消费强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建立了铁矿消费强度的增量分解模型,应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数据,分时段对铁矿消费强度进行了增量分解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前,资本形成以低于或基本等于GDP的增速增长,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的铁矿消耗系数下降,致使铁矿消费强度降低;2002~2010年间,资本形成增速高于GDP增速,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产出效益下降、铁矿消耗系数升高,致使铁矿消费强度大幅上升.因此,钢铁冶炼及加工业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淘汰过剩的低端产能和推动产品结构升级,降低整个经济的铁矿消费强度,达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贵州汞冶炼与散布(英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汞省”,汞冶炼的结果表明:1983年汞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散布的总汞是11t,1994年下降到5t.自从1994年以来,汞散布到大气的累积量是745t:从废水排放到水生系统是40t:以废渣形式累积到陆生生态系统的是450t.本文以贵州某汞矿作为研究汞污染的点源,研究大气和土壤中汞浓度随距离的变化而改变,从距汞源0.5km到3km大气汞浓度是180ng·m-3~20ng·m-3;从0.5km~15km,土壤中汞浓度是146μg·kg-1~2.2μg·kg-1.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COREX块煤在成焦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煤焦的微观结构及形貌,分析了COREX所用两种煤成焦结构及性能的特点.借鉴高炉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定义,提出以MCRI和MCSR来表示煤焦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并给出其物理意义.MCRI与MCSR主要是由煤焦显微结构的组成决定的.针对COREX所用的两种煤,对1100℃下不同成焦时间的煤焦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与微观结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预测COREX用煤成焦时煤焦热态性能的公式.由此推算了两种煤在600,800及1000℃条件下不同成焦时间的煤焦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新显色剂4-(2-苯并噻唑偶氮)焦酚与钨(Ⅵ)和表面活性剂CPB的显色反应,其λmax为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43×104L·mol-1·cm-1.该方法已满意地用于钢铁中微量钨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