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生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发光细菌、鱼类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苏州河各河段底泥和河水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 (Vibrio qinghaiensis Q67)呈现出程度不等的急性毒性,其中市区河段毒性高于市郊河段,夏季毒性高于冬季,底泥毒性高于河水;野外现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苏州河市区河段(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河段)水体对卿鱼具有较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存在一定的急性毒性;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和河水可能对动物存在肝毒性.上述结果提示,目前苏州河尤其是市区河段水体总体上不利于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2.
以产业建筑的保护和更新为出发点,以上海莫干山路地段现存的产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城市化进程中,有价值的近代产业建筑的保护更新问题,并据此对莫干山路地块进行了概念性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协调变形控制的道路工程河浜处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分析软土地区道路填浜路段工程病害及其成因机理的基础上,揭示了病害的根本原因是道路填浜区域与邻接区域之间路基的“不协调变形”;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路面结构对路基不协调变形的力学响应,建立了控制路基不协调变形的指标和标准;从设计思想、设计依据、设计指标和设计标准等方面,系统建立了基于不协调变形控制的河浜处理设计方法,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Salt marsh-tidal creek systems as a coastal geomorphological unit represent an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The present study on Jiangsu salt marshes, eastern China, shows that variations in tidal current velocities in salt marsh cree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local tidal wa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ed slope and elevation of the salt marshes and creeks. Likewise, the tidal currents modify the geomorphology of the salt marsh-tidal creek systems by transporting sediments and causing erosion/deposition. Storm events, which appear to have cyclical changes in their intensity relating to sunspot activities, can affect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such systems. Further, in response to accelerated sea-level rise, accretional rates on salt marshes may increase. The tidal creeks have the function of transporting water and sediment onto the salt marsh surface; further, the energy of tidal currents and waves are dissipated within the salt marsh-tidal creek system. Hence, this coastal system has a potential value for coast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5.
为能更好地描述潮汐影响下的盐沼土壤通气条件,定义了描述盐沼土壤通气条件的一个新的变量浸水时段(参考土壤层饱和时段与潮汐周期的比值).建立了一个简化的盐沼-潮沟横断面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盐沼地下水水位模拟方法,对潮汐影响下盐沼地下水水位波动及浸水时段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淹没潮还是非淹没潮,潮沟附近都具有较好的通气条件,更适宜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6.
疏浚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1999年10月~2001年7月,对苏州河上游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底泥疏浚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均以软体动物和寡毛类为主,疏浚前黄渡软体动物为6种,寡毛类为3种.水蛭1种,华漕软体动物为1种,寡毛类为4种,疏浚以后两个断面的种类数增加,黄渡增加1种,华漕增加了4种,华漕恢复的迹象叫明显;疏浚后两个断面的生物量和密度均低于疏浚前,但在疏浚后,的一年内,密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疏浚后华漕的多样性指数一直高于疏浚前同期,黄渡在疏浚半年后逐渐恢复并且超过疏浚前水平.说明苏州河上游底泥疏浚有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围垦对潮间带潮沟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崇明东滩选取3条围垦潮沟共9个站点进行两年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及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特征参数在围垦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围垦后潮沟浮游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主要是桡足类物种的减少;围垦前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围垦后则以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为主要优势种;围垦后较围垦前丰度明显降低,生物量则相反;且季节变化趋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围垦工程阻断了潮沟与潮沟外长江口水域物质、能量的交流,导致围垦潮沟内水体的盐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议围垦时在坝下修建通水管道等以沟通内外水系,另在被围区域可利用原有潮沟投放水产养殖动物,这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别是为崇明东滩水鸟提供不同的栖息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以上海市6条中小型河道为研究对象,选择pH、WT、DO、SD、NH+4-N、TN、DP、TP、CODCr、CODMn、BOD5、TOC和Chl-a作为水质评价因子,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河道水环境质量,并对各评价方法和污染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条河道水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淡江河污染最严重,工业河次之,丽娃河水质最好.TN和TP是6条河道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6条河道中的磷均以溶解性磷酸盐为主,工业河、长浜河、真如港和淡江河中的氮以氨氮为主,樱桃河和丽娃河以硝酸盐氮为主.  相似文献   
9.
10.
苏州河底泥疏浚对围隔中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底泥疏浚的围隔试验,对疏浚前后水质状况、浮游生物、微生物数量以及水体对生物的毒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疏浚使水质有所改善,水体中重金属浓度基本处于稳定;对微生物的数量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且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疏浚后水体的生物毒性降低,表现在疏浚后河水对发光细菌的毒性降低,试验动物死亡率下降,肝体比下降,精子异常发生率下降.因此,苏州河合理的底泥疏浚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