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长沙市某一实际工程的双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建立了地埋管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及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夏季影响埋管周围土壤平均温度的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钻井深度、钻井间距、钻井数量及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对土壤平均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钻井间距的影响尤为明显.最佳钻井间距应为4~5m,回填材料最佳导热系数为1.7~2.1 W/(m·K),钻井最佳深度为60~100m.  相似文献   
2.
对对象建筑及太阳能集蓄热系统进行TRNSYS模拟,分别得出房间逐时冷负荷及5,15,25 ℃等3种设计蒸发温度下,不同水箱容积与集热面积比(S)时,系统的发生温度、制冷量及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太原市的夏季气象条件下,对以R141b型制冷剂为工质的小型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当蒸发温度在5~25 ℃时,S值的最佳设计范围为0.015~0.030,且设计蒸发温度越高,S值应越高.  相似文献   
3.
文中设计、加工了一种热风式相变蓄热板,布置在建筑墙体内侧,应用于建筑采暖系统中。实验测试和分析了基于相变蓄热板的模型房间换热特性,在TRNSYS软件中搭建相变蓄热房间的动态热模型,模拟得到相变蓄热房间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安装有相变蓄热系统的房间平均温度高出普通房间4~5 ℃,说明该相变蓄热系统可以提高房间温度,改善房间的热舒适性,建立的相变蓄热系统动态热特性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温度变化过程,为太阳能热风式相变蓄热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A novel solar collector named dual-function solar collector (DFSC) has been proven feasible for sup-plying warm air for space heating in winter and hot water during none-heating season b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While integrated with building, the DFSC becomes component of the envelope. Because complexly coupling of several heat transfer modes and subjecting to random weather condition, the thermal influence of DFSC on a building remains obscur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FSC for passive and active heating, a demon- strating office building integrated with DFSC panels on the southern wall and roof has been built in Hefei, in the east region of China. A simulation project of the whole building system in winter was built by the software TRNSYS with the new component developed for DFSC and compiled into the TRNSYS library based on the validated theoretical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supplied by the DFSC can meet the heating requirement at most of the time of a sunny day, except early morning. More than 30 % solar fraction can be provided during the whole heating season in Hefei, the value further increases to 59 % in a region of high solar irradiance, such as Lhasa. While active DFSC panels are operated to provide fresh warm air through ventilation system, the flow rate shows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solar fraction of heating load. With appropriate operation scheme of the active DFSC, more energy savings and thermal comfort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排烟含水蒸汽量大、潜热回收潜力巨大的状况,首次提出了一种生物质直燃发电与吸收式热泵和水源热泵集成的热电联供系统,利用TRNSYS软件对复合供暖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并对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及系统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复合供暖系统在采暖季可以稳定为用户输出热量,其中采暖季吸收式热泵运行的性能系数均值为1.61,水源热泵的性能系数平均值为4.32,复合供暖系统的效率为41.85%.加入复合供暖系统后,节能率提升了5.2%,综合能源利用率提升了7.8%,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率提升了15.5%,年节约标煤6 416.5 t,年减排CO2量16 682.98 t、SO2量128.33 t、NOX量449.16 t.  相似文献   
6.
面向辽宁南部地区农村住宅,对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冬季室内热环境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提出基于自然室温的农村住宅优化设计方法,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围护结构各参数、平面布局、住宅体型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向窗墙比是影响室内温度的主要因素,南向窗户尺寸是农村住宅优化设计的重点.依据获得的各参数最佳组合,提出一套适用于辽宁南部地区的优化住宅,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寒冷季节建筑物供暖能耗偏高的问题,利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辅助地源热泵(PV/T-GSHP)进行联合供暖.以北京市某民用节能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瞬时系统模拟程序TRNSYS对PV/T-GSHP系统在供暖季(2018-11—2019-03)的应用进行了模拟分析.针对当地气象参数和系统设备性能指标,建立了4种不同的温...  相似文献   
8.
搭建了自然循环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NFSWH)的实验平台,根据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测试标准方法对系统的热效率进行测试。用TRNSYS软件建立了NFSWH的瞬态模型。模拟和实际测量了水箱放置高度对热水器热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与模拟吻合较好。对于集热面积为1.5m2水箱容积为120L的系统,水箱底到集热器出口的高度(Hr)为0.74m时,系统的热效率最大(67.7%).放置高度为0.44-1.04m时,系统集热效率变化不大,在3%以内。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市采用辐射-新风复合系统的一个次卧室为研究对象,运用TRNSYS软件进行模拟研究。研究在夏季工况下室内设定温度、辐射末端供水流量、供水温度对辐射-新风复合系统室内热环境和室内温度滞后时间的影响,并探究了系统合适的预冷时间。结果表明,在夏季工况下,室内设定温度和供水温度改变时室内热环境变化较大,供水流量对室内热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供水流量从220 kg/h增加到260 kg/h时,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提前了1 h,供水流量不同,室内热环境达到稳定的时间也不同;供水温度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比供水流量明显,供水温度越低,预计平均舒适度PMV达到Ⅰ级舒适范围的时间越短;为满足室内热舒适的要求可提前1.0~1.5 h开启系统。  相似文献   
10.
长沙地区热源塔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热源塔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对该系统在长沙地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系统三种典型工况的运行特性,对系统在试验期间的热水温度、太阳能保证率、热源塔热泵贡献率、集热器集热效率进行分析计算。应用TRNSYS,对系统在长沙地区各月和全年性能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得出逐月和全年性能参数。研究表明试验测试期间太阳能保证率为46.69%;在7、8、9月份太阳能保证率皆超过57%,同时集热器集热效率最高,皆达到33%以上;系统全年集热效率为29.13%,全年太阳能保证率为33.99%,全年热源塔热泵贡献率为66.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