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49篇
丛书文集   1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INTRODUCTION A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structur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been improved. Many schemes for software defined radio (SDR)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since 1995, and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iers of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developing history and their definitions[1]. The five tiers are conventional hardware-implemented scheme; software-controlled radio scheme; SDR, that implements m…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8,43(5):363-363
During the long period of time when people have been seeking for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method for PD, the gene therapy has shown greater and greater advantages over other methods. It can be performed mainly in two ways: ex vivo and in vivo. With the former, TH gene as well as some neurotrophic factor genes (such as GDNF, BNDF genes) can be invited to some cell lines or primary cells thus forming engineered cells and then implanting them into brain. While with the latter, viral vectors including HSV-1, Ad, AAV that can be utilized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viruses, or non-virus vectors can be used to delived DNA into brain directly. The present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gene therapy for PD, and it is reasonable for us to predict a notable progres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PD in the next decade.  相似文献   
3.
超宽带无线通信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演化和主要优点.结合UWB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包括超宽带接收的关键技术、天线、传输特性、信道模型、与其他通信系统的频谱共存兼容技术和基于UWB技术的通信网络协议等UWB系统设计关键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CC)对超宽带(UWB)信号功率谱分布的规定,论述了作为UWB通信信息载体的脉冲波形对UWB信号功率谱分布的重要性,推导出在脉冲位置调制(PPM)方式下,高斯脉冲及其导函数与UWB信号功率谱中心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极性多脉冲的UWB调制方案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遍单脉冲位置调制的不足,在已有的UWB(Ultra-Wideband)脉冲位置调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极性多脉冲位置调制(AMPPM:Ambipolar Multi-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的UWB跳时调制方案,并对其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下的信道容量,最大可靠通信距离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及实验数值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与普通的单脉冲位置调制(PPM: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相比,AMPPM能获得较高的容量,即在给定可实现脉冲宽度下可获得更高的通信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当脉冲宽度为0.5 ns时,L进制AMPPM可达到333 Mbit/s的速率,而同等条件下的L进制PPM仅能达到167 Mbit/s的速率。同时AMPPM在最大可靠通信距离指标方面也较相应的PPM及脉冲幅度调制(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有改善,在100 Mbit/s及10-4的误码率下可达到8 m的通信距离。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个用于6.2~9.4 GHz超宽带中国国家标准的接收机射频前端.通过采用共栅输入、电容交叉耦合的低噪声放大器和正交跨导级合并的折叠型混频器,实现了对UWB小信号的放大和下变频.设计方案采用TSMC 0.13μm 1P8M RF CMOS工艺流片验证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输入匹配在6.2~9.4 GHz频段内...  相似文献   
7.
基于去冲激响应的UWB雷达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基于去冲激响应的UWB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在理论上对该识别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推导,并给出了该方法中所用到的窄脉冲的选取准则;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出了两种飞机模型不同姿态下的近似冲激响应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飞机模型进行了识别仿真。从仿真结果来看,此识别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JSM-6480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Wilson Tukon 1102维氏硬度计研究了时效处理对17-7PH不锈钢微观组织和维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7-7PH不锈钢经过0 ℃/30 min深冷处理后,在560 ℃进行时效处理,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维氏硬度逐渐降低,未进行时效处理时的维氏硬度最高,为481;-73 ℃/8 h深冷处理后,再510 ℃/30 min时效处理,达到峰值时效硬度,维氏硬度为500,继续延长时效时间,维氏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白玉 《科技信息》2009,(13):104-105
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AD8065和TH4052两个运算放大器来实现多个放大倍数的宽带前置放大电路,可以对1伏或5伏的大信号(带宽不低于DC-10MHz)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或衰减,在一定带宽范围内,放大或衰减小信号.对于信号的放大或衰减的倍数可以方便调节。设计新颖,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0.
超宽带技术是近年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为民用的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了DS-UWB和TH—UWB2种单载波超宽带系统,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在多径衰落和多用户信道中,给出了一种旨在解决多用户干扰的基于正交Costas序列快跳频的UWB—OFDM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