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派小说还乡的情节类型,即归来的模式与归来——离去的模式,这种情节模式蕴涵着反思启蒙理性的文化诗学内涵以及京派作家徘徊于都市与乡村的文化心态,进而总结其对现代小说美学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为依据,论述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主要构成因素,分析研究了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的优缺点,提出了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新马克思主义的相对自主性到回归国家学派的潜在自主性、镶嵌自主性构成了国家自主性理论的研究谱系和学术图景。国家利益、官僚组织和国家能力是理解国家自主性内涵的三个核心概念。回归国家学派确立的国家中心主义研究范式是对社会中心论的一种纠正和补充,但其概念界定的模糊性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成为国家自主性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草房子》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多次涉及死亡。其死亡叙事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即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诗意的叙述;死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特殊契机。  相似文献   
5.
"葛屦五两"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齐风·南山》中“葛屦五两”一句的确切含义为讽刺文姜与齐襄公私通,所系非伦。  相似文献   
6.
莼菜作为古代常见的野蔬之一,其食用历史长达三千多年。古人食用莼菜始于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莼菜开始名闻遐迩,唐至宋元时期其倍受文人骚客的青睐,明代将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载入史册,其声誉在清代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历史时期人们就十分注重对莼菜的开发和利用:莼菜的烹饪方法不断推陈出新,食用部位也在不断转变;药用价值的不断探究等,莼菜在一定程度上还起了救荒疗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草浆黑液除硅剂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验结果证实,草浆黑液除硅时,以溶液的pH影响最大,并对此进行讨论,从而提出了设计除硅剂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余林  曾伟  肖复明 《江西科学》2014,(2):157-160,221
为了探讨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对江西万年县退耕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的14个影响因子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退耕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是林分平均胸径,其次是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团聚体含量(0.25 mm)。  相似文献   
9.
土壤-玉米重金属富集迁移特征及秸秆还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特征的研究多集中在受污染的土壤区域,对未被污染区域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未被污染区域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特征,选取青州市南张楼村为研究区域,研究区是典型的平原村落,区域内无地表水系,以种植玉米、小麦、胡萝卜等农产品为主,远离城区与工业园区,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场所.通过采集南张楼村根系土-玉米系统(根、下茎、中茎、上茎、叶、籽实)配套样品32套,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测定配套样品各部分中的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Zn、Cu、Ni的含量,结合统计学方法与生物系数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玉米中的富集与迁移特征.分析研究发现,重金属在玉米植株各部位中的含量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根、茎、叶、籽实;Cu、Zn、Cd在玉米茎中的富集表现出了明显的顶端聚集,而Pb、Cr、Ni、As的富集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底端聚集;玉米植株根中Pb、Cr、Ni、As聚集明显,茎中Cu、Cd聚集明显,叶中Hg的聚集明显,籽实中Zn聚集明显,说明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玉米成长过程中的迁移存在差异;由于重金属元素在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富集程度不同,因此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可以考虑部分还田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胡梦园  江山 《科技信息》2013,(25):156-157
艾兴多夫是德国中、后期浪漫主义作家、诗人,更是德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一个无用人的生涯》故事简单,但其意蕴深厚,并且带有强烈的宗教意向。他的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自然哲学观,其旨在追求人神之间的对话。作者透过人与自然和谐的这个切入点,体现出自身渴望回归自然以及与自然同一的生态思想。这种自然哲学观也体现了一种对自我、对人类的救赎,或者说是精神的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