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关键酶,目前主要利用红酵母PAL进行转化,但红酵母PAL稳定性较差,妨碍了其工业化的应用。该研究将交联酶聚体和印迹酶的制备方法相结合,制备出新型固定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印迹交联酶聚体,筛选出最优的底物印迹分子,并考察了该固定化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反式肉桂酸是制备印迹PAL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底物,所制备印迹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值分别是50℃和10.5,并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连续催化9个批次后,仍保持了32%的酶活保留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免疫印迹法研究了抗大肠杆菌RNA聚合酶σ因子的抗体对产气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无蓝色链霉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免疫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抗大肠杆菌RNA聚合酶σ因子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上述微生物细胞内的一些蛋白质。在数量和种类上几乎完全与大肠杆菌相同。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痕量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集高分子合成、分子设计、分子识别、仿生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优势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分支,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具有与天然抗体同样的识别性能力和与高分子同样的抗腐蚀性能的双重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它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邻香兰素为烙印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烙印技术合成了1类新的分子烙印聚合物.研究了它们的吸附特性及选择性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非模板聚合物相比,模板聚合物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前沿分析技术测定了二氢杨梅素印迹聚合物块的实验吸附等温线,并用Langmuir方程、Bi-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从最佳拟合求得了印迹聚合物的表面位点分布、吸附常数和饱和吸附量.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流动相组成时分子印迹聚合物固定相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双朗格缪尔模型和福伦登里西模型均能给出较好的拟合效果.当20 ℃、四氢呋喃为流动相时,从Bi-Langmuir方程的最佳拟合参数得到第1类键合位点的键合常数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39 mL·mg-1和133.23 mg·mL-1,第2类键合位点的键合常数和饱和吸附量分别是135.07 mL·mg-1和0.071 mg·mL-1.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技术,本文就近些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合成单体、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美托洛尔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引发的分子印迹技术,以美托洛尔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成功制备了以美托洛尔(Metoprolol)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底物的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对美托洛尔具有优良的吸附选择性.并通过Scatchard方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与模板分子在自组装过程中通过氢键和离子键形成了2类非等价的结合位点,并计算出2类不同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分别为Kd1=2.398×10-4mol/L,Kd2=6.364×10-4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1=58.57μmol/g;Qmax2=86.13 μmol/g;分别为理论吸附量的50.53%和74.31%.  相似文献   
8.
三苯基锡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壳聚糖为聚合物单体,以三苯基锡(TPT)为模板分子,制备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TPT完全匹配的TPT模板交联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TMlPCLC),研究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交联和洗脱条件。以及对TPT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所合成TMIPCLC对TPT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将化学法合成的apoAI基因插入分泌型载体pPIC9K.将重组的pPIC9K—apoAI用BglⅡ酶切后,转化Pichia pastoris GS115菌株,筛选获得G418高抗性转化子.转化子经摇瓶发酵和甲醇诱导,上清液用SDS-PAGE检测,有明显的rApoAI表达.经Phenyl—sepharose 6(Fast Flow)疏水层析柱和Sephadex G-50(coarse)分子筛层析,得到rApoAI蛋白纯品.经Western blotting,N末端氮基酸顺序测定证明,毕赤氏酵母表达的rApoAI与人血浆提取的ApoAI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模板分子17β-雌二醇与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3种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考察溶剂乙腈、四氢呋喃、甲醇-氯仿混合液(V甲醇:V氯仿=1:1)等对上述作用的影响。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利用功能单体均聚分别合成3种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3种空白印迹聚合物(NIPs),并通过平衡结合实验研究MIPs和NIPs对模板分子(17β-雌二醇)以及模板分子结构类似物(雌三醇)的结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MA与17β-雌二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另外2种功能单体的强;乙腈更能够强化MMA与17β-雌二醇的作用;以MM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MIPs对模板分子具有最大的结合量(46.05μmol/g);在对17β-雌二醇和雌三醇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结合实验中,由MMA合成的MIPs对17β-雌二醇具有较大的选择性结合量(40.27μmol/g),而对雌三醇的结合量仅为16.57μmo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