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春季和秋季对广州市南沙区14涌和19涌以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湿地水体中的浮游微藻进行采样调查,从种类数、丰度、门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对微藻进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和从藻类的角度分析无瓣海桑对湿地水体的净化功能。结果显示,微藻种类极其丰富,共鉴定出8门92属338种,总丰度在105~107个/L数量级,其中以19涌湿地公园无瓣海桑林内微藻丰度最高,达9.45×106~1.20×107个/L,为超富营养水平。14涌和19涌都存在着有机污染现象,但14涌湿地水质要优于19涌,主要与其内水文条件较优有关。无瓣海桑如果在较封闭的水体环境中易产生较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管理人工红树林湿地时应注意保证林内与林外水体的流通。  相似文献   
2.
秦岭植物区系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秦岭丁毛荚艹迷迷(忍冬科Caprifoliaceae),新种(图1)ViburnumversatileRHMiau,WBLiaoetQYSun,spnov常绿灌木.嫩枝有钝棱,薄被丁字毛,老枝圆形,几无毛.叶薄革质,卵形,长35~57cm,宽25~35cm,顶端渐尖,基部?..  相似文献   
3.
海桑属(Sonneratia)红树植物木材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对海桑属6种红树植物木材结构进行观测。首次报道了海桑属植物具有纤维状导管分子,并对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其次生木质部的形态结构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总体和描述,以作为比较解剖学的依据,进一步讨论海桑属和红树植物其它属木材结构相异的原因。对海桑属与同一科的八宝树属(Daubanga)木材结构进行比较倾向于支持海桑属和八宝树应独立为同属一科的两族。  相似文献   
4.
用高等植物钙调蛋白的保守序列设计两端引物,以红树植物海桑属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rtala总DNA为模板,扩增出无瓣海桑钙调蛋白基因,并以之构建重建质粒pT-ACaM。经测序分析比对,发现无瓣海桑钙调蛋白基因全长1418bp,其中第1外显子76bp,第2外显子371bp,中间为一946bp的内含子所隔开。编码148氨基酸的蛋白质,其编码区序列与已知的其他高等植物的钙调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5%以上。而蛋白质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6.
海桑属植物(Sonneratia)是重要的红树资源,其果实具有药食同源特性。随着近年来对海桑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不断加深,发现其富含甾醇、黄酮、酚类、醌类等化合物,且部分化合物显示出抗氧化、抗肿瘤、抑制病原菌等生物活性。本文按照国内外对海桑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时间顺序进行全面的总结回顾,为以后海桑属植物食用和药用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桑种群的高度结构、胸径结构、冠幅结构和空间点格局,采用分异指数(TH和TC)量化了种群个体间高度和胸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海桑种群个体高度集中分布在6~14m;50%~60%个体的TH值低于其平均值.海桑种群个体胸径集中分布在5~20cm或15~30cm;46%~62%个体的TC值低于其平均值.海桑种群冠幅结构受密度、个体对空间竞争等的影响较大,冠幅直径与种群密度呈现较高程度的负相关.海桑种群属于增长型,其存活曲线呈凸型.通过自然扩散形成的海桑种群趋于集群分布.海桑人工种群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自然更新和扩散,这将有利于增加海桑人工种群的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无瓣海桑人工林的生物量与能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维栋  高秀梅 《广西科学》2004,11(3):243-248
为了认识引进红树林树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生长与生态特征,对雷州附城镇岚北无瓣海桑生态恢复林地进行样方调查与树干生长分析、凋落物收集网收集、干重热值实验分析和网袋就地凋落叶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岚北7a生无瓣海桑群落平均单株无瓣海桑材积为101.415 dm3;群落现存生物量为25 016kg/m2,地下部分现存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比例为0.32;当年现存生物量为8.154kg·m-2·a-1;2001年2月至2002年1月凋落物总量为1.895 kg·m-2·a-1;当年群落生产力为10.040 kg/m2;群落能量现存量为443.483MJ/m2;单株能量固定量为1847.849 MJ;当年能量固定量为144.132MJ/m2,当年年能量归还量34.152 MJ·m-2·a-1(2001年),当年能量净固定量为179.474 MJ·m-2·a-1,当年光能转化率为8.10%.同一季节的落叶分解速率相同,半分解期干冷季节为11d、湿热季节为7d,表现出较高的分解速率.元瓣海桑群落具有显著的高生物量与能量积累和归还量特性,其生产力水平处于我国红树林群落中的最高值,其列太阳能的利用形成生物量的水平接近该生态系统最适条件下的水平.因此,对裸滩宜林地选择无瓣海桑进行红树林生态恢复造林,具有成林快、景观和防护等生态效益明显的特点,适合的华南沿海滩涂推广.但是对红树林保护区而言,人工无瓣海桑群落的上述快速生长特性则表现为极强的入侵性,应引起各沿海红树林保护区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9.
人工无瓣海桑林的土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造林前立地情况基本一致为条件,选取雷州附城镇潮间带人工恢复的无瓣海桑红树林林地(分别于2000年,1997年和1995年造林)的3个代表性样地,对处于不同生态恢复阶段林地的土壤特性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人工红树林生态恢复过程对生境中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显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红树林生态恢复的进展,土壤pH迅速降低,机械组成中粘粒比重,有机质含量,风干土壤含水量,可溶性SO4^2-和全铁含量趋于增加,6年生林地土壤具有红树林酸性硫酸盐土的基本特征,说明其成土过程为一快速过程。  相似文献   
10.
海桑属花粉在广东沿岸晚更新世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第四纪孢粉分析探讨海桑属近几万年来在我国东南部的分布特征,并认为末次盛冰期是导致海桑属从华南大陆灾难性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