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雍正视永明延寿为历代禅德之最,视永明延寿为心心相印者,极为重视永明延寿著作之刊刻流布及以永明延寿思想为其评判的标准与依据等方面,可以见出雍正皇帝与延寿禅师在禅学思想上的密切联系。进而根据清初社会状况及佛教尤其是禅宗演变的大背景,就雍正对永明延寿禅师的极力推崇与高度评价的原因及影响作出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
作为明代儒学殿军,刘宗周在学术上开浙东学术中兴之局;在道德上与黄道周并为明季道德完人。他继承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的“格物说”,倡导“慎独说”,成立证人社,与陶爽龄展开工夫与本体的论辩,力图扫除王门后学“以禅诠儒”的空疏之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魏洛阳佛教的复兴与北魏皇室的扶持密切相关,皇室在经济、政治、人员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扶持是其得以复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文化渊源于汉地大乘佛教和南亚密教,在与土著本教几经较量后,形成独具一格的藏传佛教文化。由于自身的生命力和历史的政治风云影响,藏传佛教文化北扩、南下、东返,藏蒙汉文化交流融合历经千余年,使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六朝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纵观六朝诗歌,我们很明显地觉察到其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极鲜明的玄佛色彩。群雄割据,相互征伐,朝代更迭频繁,政治和疆域都极不统一。由于常年的战乱和党锢,导致此时的诗歌创作与政治联系紧密,文人或施展抱负为所依附的政权效力,或畏惧权势逃避灾祸而满口玄远之辞,或遵循佛理寻求现世的享乐,又因此时思想的自由使得六朝诗歌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显示出别具一格时代风貌,为我国诗歌史上展现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在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同时",宗教思想特盛"的康有为对佛教推崇有加。在众多的佛教流派中,康有为特别崇尚禅宗和华严宗,他对佛教的取舍和诠释是对佛教内容的转换,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同时引领了近代的学术风尚。  相似文献   
7.
1997年至2012年,在广东举办了多次禅宗文化学术研究讨会。广东社会科学界和佛教界的禅宗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并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和论文集,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岭南禅宗六祖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岭南是佛教从海路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广州曾是中国早期三大译经中心之一。《六祖坛经》诞生于岭南。岭南在历史上高僧云集,岭南佛教禅宗传续不断、生机勃发。岭南也是南禅向外传播的始发港。因此,岭南对中国佛教发展的意义重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吐蕃时期,汉传佛教在诸多因缘下正式传入藏地。汉传佛教传入藏地后通过几个阶段及几个不同形式的传播,对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佛教对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基本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其关于"法"的学说中.在此对佛教中的这一基本概念进行专门研究,探讨了佛教在不同时期对"法"的基本解释,特别分析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一些影响较大的流派关于"法"的类别划分的主要理论,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佛教思想体系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