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代韶州永通监的设置得益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的支持,皇祜元年(1049)设置之后,在北宋中后期一直领跑全国铸钱业,是当时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铜钱监。永通监设置于宋代铸钱业处于低谷之时,所铸钱除了留作铜本钱外,一直以来都上供中央,或替其他监纳上供钱,或被拨作购买香料和战马的经费,在两宋财政史上意义重大。其与当地岑水场关系密切,之后因后者资源枯竭等原因于淳熙十二年消亡,但南渡之后的战乱影响和其自身的管理问题也不可忽视,对今人亦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利玛窦在韶州居住期间所进行的天主教文化和数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工作及对以后的“学术传教”策略的影响,论证了韶州在利玛窦传教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利玛窦在韶州居住期间所进行的天主教文化和数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工作及对以后的“学术传教”策略的影响,论证了韶州在利玛窦传教生涯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四十年,南韶兵备道李璜在一次闲游丹霞山别传寺时,在寺内方丈室偶然发现90多年前别传寺开山祖师澹归和尚所著的《偏行堂集》手稿,由此引发了震惊乾隆朝的“别传寺公案”。  相似文献   
5.
韶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遗址地;有禅宗祖庭南华寺,梅关古道珠玑巷;"风采楼"因北宋名臣余靖"风采动朝端"而凛有生气;重建韶阳楼,有许浑诗,增色生辉;重建九成台,箫韶长存;重建张文献公祠,九龄风度,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6.
永通监是北宋时期最具规模的铸币工场,关于永通监建置的第一手翔实记录系北宋名臣曲江人余靖撰写。据此订正了《宋史》,《长编》,《续资治通鉴》等名史书中关于永通监建置时间的舛误,北宋时期货币经济长足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进步,永通监是北宋铸币手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雇佣劳动的出现,标明官营手工业中工匠被束缚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它使落后的生产关系得以改善,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自建《六祖坛经》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5.0对《六祖坛经》文本内容的检索,考察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的弘法行迹。检索结果显示,《六祖坛经》中80%的文本均有与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弘法行迹的相关记载。借助现代语言学的语料库研究方法,可以粗略勾勒出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宝林禅寺、曹溪和曲江等处大力弘扬禅宗顿教,普度法界众生的弘法行迹。  相似文献   
8.
明万历间,利玛窦在广东先后建造了肇庆教堂(又称“仙花寺”)和韶州教堂,成为宗教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目前学界对它们的遗址具体位置、建筑风格以及其建筑今天是否存在,有不同看法.从利玛窦的“左右”方位表达习惯来进一步厘清有关事实,对上述教堂至今尚存论可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9.
六祖慧能与韶州夙昔有缘,得法黄梅,广州剃度后又回到韶州,并在城内大梵寺开缘说法,由弟子法海集记,成为禅宗的传法依约和传宗法宝,后来演变成了《六祖坛经》。《坛经》在韶州开始创作,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演绎,书名与内容发生过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禅宗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是那个时代禅宗发展的需要。但慧能作为《坛经》的作者和韶州作为《坛经》的主要讲说演绎之地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的。  相似文献   
10.
利玛窦传教团在明末从肇庆来到韶州传教,由于不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明朝地方政府的腐败等原因,导致了韶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这一系列斗争规模和影响并不大,但它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组成部分和一个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