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了一套计算机上可实现的地震参数综合研究的算法和程序,将地震参数综合处理方法变为计算机处理过程,再将地球物理数据转换为地质解释语言.从现有的模式识别或统计分析方法中,选用了输出能量最大准则滤波的综合参数法和标准样本学习的判别分析法进行储层岩性预测.尽管综合参数或判别函数本身已失去了各个参数原有的明确的物理意义,但它却代表了多参数共同性的变化,较可靠地反映出产生这些变化的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2.
地基液化是导致地下结构在地震中发生严重震害的重要威胁之一。以北京某箱型框架式地铁车站上穿一定厚度的可液化土层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含有可液化土层的场地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数值模型,分析了场地液化分布特征、周围场地位移沉降及矢量特征、地下结构动力反应及上浮特征等。结果表明,地下结构的存在加大了可液化场地的地层变形,但会显著降低结构上方一定范围内地表土体的地震响应;可液化土层中的孔压发展表现为“起始缓慢增长、最后急速增加至峰值并保持一定时间,最后缓慢消散”的规律,孔压达到峰值的时刻与输入地震动的峰值时刻接近;结构的竖向位移变化表现出“起始少量下沉,然后振荡上升,随后急剧上浮,最后缓慢下降”的发展阶段;液化场地中,地铁车站结构附近的土体部分上浮、部分沉陷是造成地表土体开裂的内因;下部可液化土层对上穿的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具有一定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川东地区高陡构造,石炭系储层埋藏很深,地震反射波信噪比低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套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气藏预测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二条剖面进行了学习和预测的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特别提出了模型法归位计界,经钻探检验,对于构造归位和预测点归位两类问题的计算,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耸钢筋砼电视塔结构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该类电视塔结构在强震下的地震破坏机理。所得结论对于改进和完善该类结构的设计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SED)是近些年野外采集领域兴起的新技术,该技术基于地震采集模拟软件,充分利用探区已有的地质成果和地球物理参数,建立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模拟采集,并结合相关的理论技术辅助野外地震施工设计,形成了从基本参数的设计论证,观测系统的属性分析,到地震模型的模拟采集等一套完整的地震数据采集论证体系。在福山凹陷博厚-皇桐地区三维地震采集施工设计中充分运用SED技术进行基本参数的设计与论证,优选了12线3炮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表明,该观测系统在保持主测线方向覆盖优势的同时,实现了较宽方位角激发接收,有利于压制侧面和散射干扰及提高静校正耦合效果,近、中、远炮检距分布均匀,有利于速度分析。以合理的覆盖次数和相对较少的设计炮数,节约了勘探成本,实现了地震采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石油勘探难度逐渐加深的大环境下,常规均匀层状介质已经不能满足高精度、高保真度地震勘探的开发要求,随机介质理论的研究即被提上日程。目前,无论是在二维还是三维地震勘探建模过程中认为同层地震属性是一致的,多以均匀层状介质为研究基础,这种思想忽略了小尺度参量对结果带来的随机扰动,这样的模型往往不能准确地对实际地层进行描述。因此本研究分别构建了混合型二维、三维随机介质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建模流程,同时引入二维、三维锥形函数进行建模离散过程中的误差压制。分析了混合型自相关函数各参数对模型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比不同参数下所建立的二维、三维随机介质地震属性模型,可以非常清晰、直观地看到地层中的随机扰动情况,有效地模拟随机介质在实际地下构造中的分布细节。最后提出了引入方向因子的三维随机介质建模的方法,该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更有利于对比裂隙在实际地质构造的分布特征,在实际正演模拟中该理论同样有不错的效果支撑。  相似文献   
8.
将层序地层学与经典的地震地层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对比。阐明了层序地层学与地震地层学之间本质性的区别.研究认为,层序地层学是在传统的地震地层学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归纳而概括出来的一整套沉积环境分布和岩相发育的时空模式。层序地层学是地震地层学发展的最新阶段.其主要进展包括:(1)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和岩性的四个主控变量深化了沉积相的成因分析;(2)建立了海平面升降的沉积旋回模式;(3)沉积体系域是以全盆地为目标的系统研究;(4)具有直接预测生储盖条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核筒悬挂结构的运动方程,并且考虑了大位移非线性的影响。运用 Longe - Kuta 方法求出体系的地震动力响应时程。由计算结果得出核筒悬挂结构可以大大的减小层间位移、楼层位移、楼层速度和楼层加速度,减震效率达90%。核筒截面抗弯刚度对截面内力和筒身水平位移影响非常大,截面内力随着抗弯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阻尼系数和吊杆长度对截面内力的影响非常小。楼层位移、楼层速度和楼层加速度随阻尼系数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地球断裂构造释放能量的窗口,含能量积聚、触发、爆发和沉寂过程。地震是震源断裂结构的爆裂过程,断裂结构内压力超过岩层的断裂强度和重力之和时,地震随之爆发。对地震的触发,太阳活动影响最大,月球和太阳引力也有影响。断裂结构内的磁场异变和赵锬的形变矢量观察具有临震警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