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aponicum)新的疫苗候选抗原基因.方法:以S.japonicum成虫DNA为模板,PCR扩增相关基因,然后将其克隆XpBS-T载体,通过菌落PCR对产物进行检测,对阳性克隆子测序,与GeneBank中的已知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菌落PCR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表明PCR产物与S.japonicum 22.6 kDa抗原分子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其目的基因大小636 bp,具有一个189 bp的ORF,能编码63个氨基酸.ORF不是全长的阅读框,只获得部分编码区.表达产物可含有一个包含9个氨基酸残基的潜在螺旋跨膜片段(25~33位)和一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38~39位).讨论:成功克隆出一个与S.japonicum 22.6kDa抗原编码基因有高度同源性的基因.预测该基因为膜相关蛋白基因,可编码血吸虫体表膜相关蛋白.在生理机能上,该膜相关蛋白可能是信号传递分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天竺桂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分别对来自7个天然群体的30份天竺桂资源进行特异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基于检测到的SNP位点信息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各样品的平均测序深度为15.11倍,开发获得 1 296 000个SLAF标签,其中377 250个SLAF标签在不同样品间具有多态性,共包含3 409 402个群体SNP,经过滤,最终获得268 821个高度一致性的群体SNP。基于这些SNP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天竺桂是由中国东部向中国西部逐渐进化的。系统进化、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均表明,来自5省(直辖市)7个天然群体的群体内变异小于群体间变异。30份天竺桂资源可分为2个大的亚群,其中,第1亚群位于中国第2阶梯上,第2亚群位于中国第3阶梯上,2个亚群间被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山脉阻隔。第2亚群又可进一步分为3个小亚群,其中,来自浙江省和安徽桃岭的为第1个小亚群,来自安徽霍山的为第2个小亚群,而来自河南伏牛山的为第3个小亚群,第1个和第2个小亚群间被长江阻隔。【结论】山脉和湖泊的阻隔可能是造成天竺桂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首次揭示天竺桂遗传结构及地理变化规律,为我国天竺桂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钻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采用离体琼脂实验和在体灌胃实验观察几种中草药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钻肤的影响.射干体外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钻穿有明显抑制作用,商陆、徐长卿灌胃后对尾蚴钻穿有抑制作用.射干、徐长卿的防蚴效果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中草药(尤其消炎镇痛类中草药)在血吸虫病的预防(尾蚴钻穿环节)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海金沙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海金沙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用Sevag法脱蛋白后,经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可得到纯品,利用纸片法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海金沙多糖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对普通变形杆菌和稻瘟病病原菌有相对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温度、时间、液固比3项因素对中药大蓟中提取多糖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对该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95 ℃,提取时间2 h,液固比20:1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6.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精子发生过程中多层结构由生毛体发育而成,其结构与其他薄囊蕨亚纲植物相似.刚形成的多层结构由微管带和片层组成,微管带由平行排列的微管组成,片层由电子致密盘组成,无明显分层.多层结构形成后不久即转向近核侧,片层下部与一椭圆形线粒体相连而微管带贴于核膜上.随着微管带沿核膜伸长并增加微管数目,微管带逐渐包围核,核发生变形.成熟精子成3周半螺旋,核位于后部2周半而片层及所连大线粒体位于头部1周半螺旋,微管带是唯一贯穿整个细胞的结构.精子成熟后片层明显分为3层.精子头部尚有鞭毛带、嗜锇冠、额外微管带等结构存在.成熟精子中细胞质减少,仅剩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和小泡,淀粉粒位于精子后部而线粒体多依附于微管带上,核、淀粉粒、线粒体在精子后部常紧挨在一起形成一种有序的排列.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高灵敏的、基于银增强放大和免疫胶体金技术压电石英晶体免疫传感器。采用夹心法模式,在电极表面固定日本血吸虫抗原,用以捕获血清中的日本血吸虫兔抗血吸虫抗体,再与胶体金标记的羊抗兔IgG二抗形成免疫复合物,加入银增强溶液,通过胶体金催化银离子还原,使大量银沉积在纳米金周围,提高压电石英晶体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基于胶体金标记银增强的日本血吸虫压电石英晶体免疫传感器,对兔抗血吸虫抗体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下限低。将该方法应用于兔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田基黄为原料,选择乙醇质量分数、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为影响因子,总黄酮吸附率为响应值优化了大孔树脂对田基黄总黄酮的吸附工艺条件,应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用12%乙醇为溶剂,28 ℃温度下吸附36 min,总黄酮的吸附率为87.14%.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新型的防治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的植物源引诱剂,分别测定了成虫对8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EAG测定结果表明:1.00 mol/L的愈创木酚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均能引起日本双棘长蠹较强的EAG反应(p≤0.05)."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1.00 mol/L的愈创木酚对日本双棘长蠹成虫的引诱效果最好,选择率达到57%;1.00 mol/L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日本双棘长蠹成虫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其他挥发物对日本双棘长蠹均无明显的定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松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六盘水野生的石松为原料,利用70%乙醇作为提取介质,对石松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石松黄酮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及羟基自由基(—OH)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石松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地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随着石松种子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性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