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本文从建筑入口空间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坡道在建筑入口空间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如何运用坡道营造入口空间意境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空中高速路系统有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空中交通拥挤问题。依据管制员工作负荷首次将高速路设定服务水平,选定服务水平后即得到高速路的最大容量,通过计算高速路的最大容量与高速路实际流量差额来寻求最佳入口匝口流量调节率。同时针对控制周期内匝口处飞机到达数、匝口等待区容量以及总的交通需求情况,从管制员决策过程角度对匝口调节率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匝口调节率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仿真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空中高速路匝口流量控制,相比较时隙分配模型更符合实际管制工作中的流量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3.
从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出发,考虑了不同跟驰状态下跟驰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加入车头时距的随机项,建立了环形匝道通行能力理论模型,从满足设计和驾驶员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环形匝道的自由流速度的取值,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标定,并应用此模型对环形匝道不同设计速度情况下的通行能力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网路径诱导与匝道控制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非线性最优控制方法,探索了高速公路网的匝道控制和路径诱导的集成问题,构造了集成控制的最优控制模型.最优控制模型以路网总耗时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经典的METANET高速公路网交通流模型作为最优控制问题中的网络交通流模型,能够考虑控制变量(路径分流比例、匝道调节率)的更新周期约束.最优控制问题的求解采用粒子群优化(PSO)技术.仿真测试显示,实施集成控制,较之仅采用路径诱导和仅采用匝道控制,能更大幅度地减少路网总耗时,从而显著提高路网时空利用效率.对于算例路网的仿真测试验证了集成控制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陈必锋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5):19-20,45
本文通过对勒.柯布西耶与理查德.迈耶两位不同时期的建筑大师的作品分析比较,总结存在于优秀建筑师之间的"普遍性与延续性"观念,研究建筑设计与空间实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寻求现代建筑设计的优秀理念与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路匝道间距设计是路线设计的重要内容,匝道间距大小和匝道数量对快速路交通流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城市快速路处于不间断大交通流量时,车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现象。根据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这一特点,应用车流波理论,分析了上下匝道间合流区和分流区的车流波特点,进一步建立了出口-入口组合型匝道间距比例数学模型。认为快速路匝道设计不但要考虑间距大小,相邻匝道作为一个整体,还应研究相互之间的影响。实例表明,当匝道间距比例不能满足数学模型时,快速路容易发生交通拥堵,服务水平较低,抗干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7.
张春林  许荣斌 《科技信息》2009,(21):I0005-I0006
本文分析了扩频通信技术理论的优势和扩频抗干扰技术原理,指出其特剐适用于环境恶劣和高干扰环境的煤矿井下。本文将扩频通信技术运用于矿井斜坡道交通信号监控系统中,很好的解决了一般系统安全性和准确性低的问题。本系统填补了矿井斜坡道安全运输监控的空白,提高了矿山信息管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黄丽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708-4712
为了使配置AMT变速器的纯电动汽车能够更好地发挥电机驱动系统的动力优势,提出了根据换挡后离合器接合时的发动机转速识别坡道行驶工况。根据当时的车速选择合适挡位的坡道换挡策略,并在装有AMT的纯电动汽车上进行了坡道换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坡道行驶过程中,虽然初次选择的挡位不一定能适应该坡道,但通过连续式换挡或跳跃式换挡,最终能选择适合于该坡道的挡位。利用车辆现有的传感器,坡道换挡控制策略实现了坡道换挡控制,不仅满足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的需要,而且使控制系统硬件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易腐性物质的EOQ模型,其中销售率是库存水平和理论需求率的函数,允许缺货且短缺量部分拖后.然后,证明了模型的最优补货策略是存在且唯一的,给出了求解方法.最后,用数值例子和灵敏度分析对模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