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工程预算编制质量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语文对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确定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介绍了编制工程预算的要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荼经验,提出了提高工程预算编制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轨交通工程供电系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现有的定额已不能满足需要,设计概算编制过程中需大量补充定额。本文结合地铁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系统升级过程中面临的系统基础数据缺乏,需要设计具有高效快捷的补充定额数据处理功能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定额数据处理方法的深入研究,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了各种方案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综合评价比较,并找到了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了补充定额处理效率和正确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省域间碳排放配额进行科学分配及区域政策分析的目的,利用我国各省市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别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口、GDP及能源消耗量作为投入和产出变量,以总量固定为约束寻求最优综合效率的分配模型ZSG-DEA(零和博弈DEA)作为分配方法对全国各省份进行了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运算结果使得每个省市的分配额都处于效率最优的状态。将此分配结果结合我国现行七个碳交易试点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科学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和监管层面的严格把控会有利于整个碳市场的后续运行,并结合该结论针对我国即将成立的全国统一碳市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主要阶段,设计概算是确定投资成本的主要依据,限额设计的应用能够保证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中得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就限额设计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中合理应用的条件、优势及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秦丹绯 《科技信息》2013,(3):363-364
工程造价控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经济管理等手段,合理分配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节省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而工程造价控制需贯穿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从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投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等不同阶段出发,基于BIM技术对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岗位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岗位评价是企业职位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企业操作岗位的特点,运用职位分类的基本原理,根据岗位评价所需反映岗位重要性的评价要素,对企业操作岗位的评价因素进行了分解,重点探讨了对每一个评价因素的文字描述,为岗位评价打分提供可借鉴的文字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工程造价中存在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问题及现状,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目前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竣工阶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Linux下安全FTP服务器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TP文件传输服务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网络服务之一,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利用VSFTP构建非常安全的FTP服务器的方法和过程,并且通过参数的设置以方便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由《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所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由来,分析该协议的特点与不足,探讨该协议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进而提出我国发展纺织业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能源效率与排放总量之间存在"杰文斯悖论",鉴于此,需要从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研究视角(Thelifestyle and social-behavioral,LSB)研究排放问题。构建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以2001~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数据为样本,核算个人嵌入式碳足迹(Embedded Carbon Footprints,ECF),并分析其结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当个人消费支出高于10000元拐点时,总的ECF排放强度将会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享受型排放强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生存型和发展型排放强度会下降;中国正走向一条高碳消费的道路,结构性排放强度仍有上升的空间。基于以上分析,在扩大消费的背景下,为减缓碳排放,应加大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