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妍 《科技信息》2013,(13):217-217,219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多样的修辞手法又给唐诗增色不少,双关,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将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以《竹枝词》为例,探讨唐诗中双关的翻译。并通过对不同译文的比较,探索双关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Pun(双关)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格,它是有意利用语音和语义条件使某些词具有双重意义,以达到“指桑说槐”的目的,使语言幽默、含蓄、富有情趣。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及文化背景上有极大的差别,因此,在翻译时很难恰如其分地将其译为汉语。本文结合具体的例子对Pun的可译性限度及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双 《科技信息》2009,(11):180-181
双关语的翻译问题一直都是译界难题。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探讨双关语翻译中灵活变通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例考察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方面如何做出动态顺应,旨在揭示顺应论对双关语翻译具有解释力和指导作用,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应遵循动态顺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欧阳清静 《科技信息》2012,(17):226-228
Nowadays,advertisement has become a key tool in business.English advertisement,with various kinds of figures of speech used in it,has shown its distinctive fascination.In particular,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uns which are concise,humorous,and witty,it has highligh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s.  相似文献   
5.
宁传凤 《科技信息》2011,(21):156-156,395
广告双关语的研究近来备受语言学家的青睐。虽然研究的角度多种多样,但少有文献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广告双关语中的通感现象进行研究。所以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对广告双关语中的通感意义构建进行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6.
浅析英汉广告语中双关的应用和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告已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作为广告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语言也越来越丰富,形成信息密度极大的商业应用文体,并成为一种语言艺术进入文学研究的领域,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双关在英语广告中的妙用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关在英文广告中的分类,并分别的定义和实例说明其在英文广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例说明应该如何对应在英文中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魏玲敏 《科技信息》2009,(19):98-98,93
双关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它的使用能够让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其浓烈的文化色彩使表达内容更幽默。但双关语表面意和隐含意的双重性使得其翻译成为一个难题.根据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双关语是可译的,本文从不同语言文化的相似性及人类共同的心理机制方面阐述了双关语是可译的,并举例论证。  相似文献   
9.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双关语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认知的新视角来阐释广告双关语意义的构建和人们对广告的完全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从根本上揭示了广告双关语意义在人们头脑中生成的机理,阐释了人们如何一步步成功解读广告商的意图,验证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辞格的双关由来已久,历来广受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有关英汉双关语的独立和对比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角度涉及哲学、美学、传统的文艺理论、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翻译等领域,但对于英汉双关语的分类对比研究却分析不足,故这一研究视角值得尝试。通过对比发现:英汉语中既有大量共同类型的双关语,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双关语。共性是由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相似和所在的语境相似所决定的,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英汉语属于两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及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英汉双关语的分类对比研究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和翻译,又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