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筛选出多氯联苯(PCBs)胁迫下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最适内参基因,为进一步开展分子毒理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β?actin、18S rRNA、GAPDH和#?tubulin为候选内参基因,qRT-PCR测定PCBs胁迫下4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红树蚬外套膜、鳃、闭壳肌和肝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分析其表达稳定性。【结果】geNorm软件分析表明β?actin表达最稳定;NormFinder软件分析发现,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组织中β?actin的稳定性最好,闭壳肌组织中β?actin(0.454)表达稳定性略微低于#?tubulin(0.425),排第2位;BestKeeper软件分析表明,外套膜和鳃组织中β?actin最稳定,肝胰腺和闭壳肌组织中GAPDH最稳定,β?actin排位第2位。【结论】筛选β?actin为红树蚬在PCBs胁迫下的qRT-PCR最适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分布密度与潮高、底质和红树根际等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廉州湾和珍珠湾红树林设置5条断面25个取样站进行采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红树蚬多见于高潮带而鲜见于低潮带,红树蚬分布密度从高潮位向低潮位递减。红树根际与林内空地红树蚬分布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红树植物树种根际红树蚬的分布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沉积物紧实度和盐度是红树蚬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北部湾随机抽取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171个,测量壳长(X1)、壳宽(X2)、壳高(X3)、活体重量(X4)和软体部重量(Y)5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各表型性状对软体部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测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活体重量对软体部重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壳长,壳宽和壳高对软体部重量的直接影响不显著(P>0.05)。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估计软体部重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5.286+0.133 X1+0.012 X3+0.096 X4(R2=0.758,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不同浓度六溴环十二烷(HBCD)胁迫下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最适内参基因,用以准确校准目的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分子毒理研究和开发分子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候选内参18S核糖体RNA(18S rRNA)、β-肌动蛋白(β-actin)、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α-微管蛋白(α-tubulin)等管家基因,在红树蚬各组织受不同浓度(0μg/L、0.86μg/L、8.6μg/L)六溴环十二烷(HBCD)胁迫后的表达量,利用qRT-PCR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等分析软件对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筛选出适合荧光定量PCR的最佳内参基因。【结果】受不同浓度HBCD胁迫后,鳃及肝胰中各管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排序整体为β-actin=α-tubulinGAPDH18S rRNA。【结论】可单独或共同使用两个内参基因(β-actin、α-tubulin)校准荧光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邢永泽  杨明柳  农莹  陆宇哲  阎冰 《广西科学》2017,24(5):498-503,515
【目的】研究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与歪红树蚬Polymesoda expansa对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胁迫应答的差别。【方法】观察两种蚬血细胞的溶酶体中性红保持时间(Neutral Red Retention Time,NRRT)、总抗氧化活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DA)含量对不同剂量-时间SCCPs的响应。【结果】在低浓度SCCPs胁迫早期,两种蚬NRRT均表现出"毒物兴奋效应",其中红树蚬表现更为明显;T-AOC值、MDA含量表明歪红树蚬对于逆境的抵抗力更强。中、高浓度SCCPs胁迫下两种蚬对SCCPs响应结果相似。【结论】红树蚬与歪红树蚬对SCCPs胁迫应答随剂量-时间变化总体趋势相似。歪红树蚬对逆境的抵抗力略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形态上区分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和歪红树蚬(Polymesoda expansa)。【方法】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4项生物学形态性状指标比较广西廉州湾草头村红树林的红树蚬与歪红树蚬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12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0.70%,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7.76%,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1%,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7.80%,累计贡献率为66.37%。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81.7%~89.0%,p2为81.7%~87.5%,综合判别率为86.0%。【结论】壳高、壳宽、韧带长、韧带宽等性状决定红树蚬和歪红树蚬两个种间的形态差异,判别方程可以有效将上述种群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武文丽  杨明柳  吴斌  廖思明  吴志强  阎冰 《广西科学》2014,21(2):153-157,163
【目的】研究样品露空运输过程对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野外采集的红树蚬经8℃、26℃和35℃露空处理8h,随后在26℃海水中暂养恢复3h、6h、12h和24h,测定红树蚬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以及铁还原力(FRAP)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8℃和35℃露空处理,SOD、CAT、AChE、GST、FRAP和MDA均显著升高。26℃露空处理,SOD、AChE和MDA显著升高,GST显著降低,CAT和FRAP有所降低但不显著。经过暂养,红树蚬各项指标均能恢复到初始水平,但24h内波动较大。【结论】露空对红树蚬的生物标志物有显著影响。26℃露空8h后,经3~6h暂养,红树蚬生物标志物与初始水平最接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