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及活动论、阶段论的思想,大致以中晚三叠世为界,将中国南方自震旦纪以来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划分成海相盆地演化阶段(Z-T2)及陆相盆地演化阶级(T3-Q)两大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裂谷盆地(Z-1q)、裂谷-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1c-O1)、被动陆缘-克拉通-前陆盆地(O2-S)、加里东运动(S末)、裂谷-克拉通盆地(D-T1)、克拉通残留海盆-弧后(浊积)盆地(T2)、印支运动(T2-T3)、华北-华南板块焊合、古特提斯封闭与前陆盆地的形成(T3-J2)、压扭背景下的改造作用及拉分盆地的形成(J3-K1)、伸展-裂陷盆地的形成(K2-E)、喜马拉雅运动(E末-N初)及披盖性构造层的形成(N-Q)12个阶段。特别是对南方自中晚三叠世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现存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对南方中生界、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及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现今南方原生、次生及再生烃(二次生烃)油气藏分布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Using a global OGCM and its relevant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GCM with the contemporary, 6 MaBP and 14 MaBP oceanic topography, respectively, a serie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north shift of Australian continent on the tropical oceanic circulation, especially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of the individual OGCM forced by the moder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closure of Indonesian passage results in warming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and cooling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furthermore, it also results in change in source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 Flow (ITF) water, e.g. ITF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south Pacific at 14 MaBP, but it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north Pacific now. The coupled model shows similar results as the individual OGCM qualitatively.  相似文献   
3.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古新世—始新世界线是全球构造事件的结果。这一事件在沉积学中表现为:岩性上从海绿石石英砂岩变化到粘土;粘土矿物组合从伊利石/蒙脱石为主到高岭石为主;大陆植物群的绝灭和迁移;钙质超微化石物种更新速度增长;底栖有孔虫绝灭和分异度降低;碳、氧同位素强烈负异常;大陆哺乳动物演化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盐构造与油气圈闭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简单介绍了近年来盐构造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和新术语,并初步总结它们与油气圈闭及其它矿产的关系。根据盐体与其上覆沉积层的接触关系,盐构造可分为整合型和非整合型二大类。  相似文献   
5.
李威  李元希 《科技资讯》2014,(7):85+87-85,87
对一种新型的铝制沐浴水热回收器进行初步设计。该沐浴水热回收器具有成本低,回收效率高等优点。介绍其工作原理,并以某三口之家为例,计算该热回收器的节能效益。结合沐浴水余热使用情况不合理的现状,讨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作者介绍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近海的M9.0特大地震的震后研究情况,日本列岛M8.0以上大地震发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理环境,大地震在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关东地区、东海道地区的活动历史以及对下一次东海地震发生时间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地震中长期预测的现状及相关基础研究应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在工程应用研究中应该避免的错误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湘中地区造山运动期后的拉伸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活动论思想为指导,分析了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成因类型,变质岩分带特征和特征矿和的组合的空间分规律,论证了大型断裂构造对区域变作用的同期制约和后期迭加改造作用,阐明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在东天山普遍性以及断裂活动与变质变形,混合容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东天山变质岩带的板块构造环境和多期变质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秦岭地轴东段核心部位有规律地分布着一系列卵形褶皱,本文对其中之一的文龙庙卵形褶皱进行了构造解析,该卵形褶皱是由三期褶皱叠加而成。该区变形十分复杂,总的变形体制为塑性流变、韧性剪切、似弯滑、似弯流等;叠加褶皱的形成是在东秦岭开合构造背景下长期发展之结果,既有前寒武纪的塑造作用,也有后寒武纪的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准噶尔地区板块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蛇绿岩带产出状态及地球物理资料等,划分东准噶尔及其邻区板块和次级构造单元,并探讨东准噶尔地区基底性质,从而揭示了东准噶尔板块由早古生代的大洋环境向晚古生代的大陆边缘至陆壳的演化历程和造山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