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蜻蜓捕食婚飞红火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作用。蜻蜓聚集在婚飞红火蚁的蚁巢上方捕食婚飞红火蚁,平均17只?巢.次,最多40只蜻蜓同时出现于一个婚飞的蚁巢上方。距离地面5 m以下,蜻蜓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率平均为85.66%,捕食行为主要发生在距离地面3 m以下。捕到婚飞蚁后,蜻蜓立即取食其腹部,丢弃其余部分。蜻蜓这种捕食行为与红火蚁的婚飞同时出现在降雨天气之后的1~2 d内。  相似文献   
2.
苦参凝集素的色氨酸残基修饰与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苦参凝集素(SFL)经等电聚焦测得其等电点为5.56,用比色法测得每分子SFL含有3个色氨酸残基,经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修饰表明其中2个Trp残基位于分子表面,当这2个Trp残基补修饰后,SFL的凝血活性完全丧失,糖保护试验表明,SFL专一性抑制糖Man能够保护SFL,阻断NBS对SFL的修饰作用,说明色氨酸不仅是SFL凝血活性所必需的,而且还参与其糖结合部位的组成,SFL随着NBS的逐渐修饰,其内源荧光光谱亦相应发生变化,结果表明分子表面的2个Trp残基可能位于分子的疏水袋中,而另一个Trp残基则埋藏于分子内部,荧光淬灭研究表明,丙烯酰胺能淬灭87%色氨酸残基的荧光。  相似文献   
3.
苦参杀鼠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苦参杀鼠的生物碱活性成分及其毒性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80%的酸性乙醇提取、氯仿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等方法从苦参中分离得到5种苦参生物碱单体,经与标准品对照测定mp,IR,MS等方法鉴定分别是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分别进行毒性测定,试鼠的死亡均集中在48 h内,48 h后无试鼠的死亡现象.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槐果碱和槐定碱引起试鼠死亡的时间最短,均为11 min,而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引起试鼠死亡的时间较长,分别为2,4,5 h.这5种生物碱及苦参生物总碱对小鼠的致死中量LD50(经口)分别为123.65,64.01,93.56,85.95,81.00,339.26 mg/kg.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毒性较低,致死中量适宜,可以作为杀鼠剂使用;而槐果碱的致死中量较大,毒性小,不宜作为杀鼠剂使用.苦参生物总碱及5种苦参生物碱单体对试鼠的毒杀表现为胃毒作用,主要作用于试鼠的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4.
大孔吸附树脂对苦参碱的吸附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苦参碱的吸附能力,其中SP825吸附量最大,静态吸附容量为706.19 mg/g;NKA-9次之,600.77mg/g;D301R最小,461.48mg/g.选择了SP825树脂用作提取分离苦参碱.较高的溶液浓度较低的树脂层高度有利于增大树脂的吸附速度,选用对被提取物溶解度大的无水乙醇作洗脱剂,可以加快洗脱速度.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宁红茶区害虫群落结构及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991年4月~12月江西宁红茶区害虫群落结构调查研究结果。该区害虫92种,分属于11目,54科。运用数学生态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给出了优势种种群数量消长模型,以期能为茶园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作用。蜻蜓聚集在婚飞红火蚁的蚁巢上方捕食婚飞红火蚁,平均17只/巢.次,最多40只蜻蜓同时出现于一个婚飞的蚁巢上方。距离地面5m以下,蜻蜓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率平均为85.66%,捕食行为主要发生在距离地面3m以下。捕到婚飞蚁后,蜻蜓立即取食其腹部,丢弃其余部分。蜻蜒这种捕食行为与红火蚁的婚飞同时出现在降雨天气之后的1~2d内。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外复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研究了苦参水煎液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及协同杀菌效果,结果显示,1/16、1/4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的苦参水煎液可显著增加1/41、/2 MIC的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菌活性,两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H3-111菌株摇瓶培养液,室内测定48h对刺蛾幼虫毒力回归方程为Y=4.2900 1.9898x,y=0.9452,与标准品比较其生物效价为3300.621U.mg^-1;大田测试表明BtH3-111菌株防治刺蛾高峰期在药后72h-96h,稀释500-1000倍的防效达85.71%-89.10%,略高于DDVP。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已从苦参中分离出了上百种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三萜类、酚类、多糖等,其中部分化学成分具有强大的生理活性.溶剂萃取是苦参活性物质的主要提取方法,包括煎煮、回流、浸渍、超声波、微波、超临界流体萃取、亚临界水萃取等.苦参的生理活性物质以生物碱和黄酮为主,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如抗过敏、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心律失常、镇静镇痛等.其中,苦参生物碱已经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肝和一些妇科疾病以及农业上抗病虫害.现对近年来苦参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提取方法以及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予以综述,并对苦参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对一个含400种中草药和民族药的组分库进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苦参的甲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的活性.在生物活性导向的分离纯化策略下,运用中压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对苦参甲醇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制SGLT2活性测试.从苦参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鉴定为芒柄花素-7-O--D-吡喃木糖基-(16)--D-吡喃葡萄糖苷(1)、芒柄花素-7-O--D-呋喃芹糖基-(16)--D-吡喃葡萄糖苷(2)、三叶豆紫檀苷(3)、(-)-高丽槐素-3-O--D-吡喃半乳糖苷(4)、6-乙酰三叶豆紫檀苷(5)、罗思菌素(6)、芒柄花苷(7).除化合物3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均有抑制SGLT2的活性,其中具有高丽槐素苷元结构的苷类成分3~5具有较好的抑制SGLT2的活性,对SGLT2的抑制活性的IC50范围为2.61~4.47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