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晚期妊娠合并症引产病例的特征,适当引产方式的选择。总结引产处理成功的经验。方法:总结32例中晚期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选择引产病例,分析各病种分布以及引产方式、引产并发症。结果:32例病例中肝肾疾病占31%,选择利凡诺引产15例,水囊引产12例,药物引产4例。均无内外科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有妊娠合并症的中晚期引产的术前术中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引产方式是引产成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蒙药内服法治疗药流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药流后恶露不绝患者31例,用蒙药六味大黄散2次/日,3g/每次,2周为1疗程,结果:用药1~3d后,症状明显改善,7d后恶露基本排尽.31例中治愈23例,好转8例,结论:该方剂性温,为妇科血症及赫依症专方.具有促进子宫收缩、活血化瘀的功能,可用于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五年病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研究作一简要回顾,并探讨控制感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早孕人流术前宫颈扩张的疗效.方法将停经≤60 d要求手术终止妊娠的150名健康初孕妇女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在人工流产术前3 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B组在人工流产术前3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C组作为对照组术前未予任何药物,A,B组用药后3 h行人工流产术.记录观察对象用药后副反应、术中宫颈扩张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A,B组在用药后副反应比较,A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P<0.05),但术前阴道出血和下腹痛发生的比率B组高于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在术中宫颈扩张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对照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舌下含服或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均可有效扩张宫颈,阴道放药虽然胃肠道反应小一些,但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方法方便,更容易为广大孕妇接受.  相似文献   
5.
赖海丽  杨晶珍  曾丽英 《科技信息》2013,(19):480-480,492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在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短期内无生育要求的健康育龄妇女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为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宫内节育器,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术后阴道流血量、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痛经、闭经、避孕效果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痛经、闭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避孕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无体重增加,无不良反应。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宫内节育器可有效减少重复流产及宫腔、宫颈粘连、盆腔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并简单的避孕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蓬园100号锦橙品质好、种子少。细胞学观察染色体数目为2n=18。其少籽原因不是染色体数目异常,而是减数分裂中大量小孢子母细胞之间染色质穿壁导致遗传物质的分配不均和减数分裂异常,产生大量败育花粉粒所致。单核期是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天蓝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远缘杂交第一代无性繁殖第七年花粉败育表现完全不育。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中,能观察到单价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以及三分体、五分体、六分体,花粉粒呈教育型。这些异常变化是导致后代不育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温敏无核荔枝的种子败育和果实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胚胎学、解剖学的方法 ,对海南新发现的温敏无核荔枝产生无核果实的原因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温敏无核荔枝由于低温影响 ,在受精过程中 ,精子不能进入卵膜或进入卵后雌雄核不融合 ,导致卵受精失败并退化 .次生核虽正常受精 ,并产生核型胚乳 ,有的还能发育到细胞型胚 ,到 12d左右也完全退化 .结果导致胚珠极早败育 ,但假种皮仍能发生发育 ,最终形成无核果实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 ,采用正常授粉 ,同时在隔离区条件下 ,用化学药剂 (1号液 :5 0 0mg·kg-1对氯苯氧乙酸+10 0mg·kg-1激动素 +体积分数为 0 .0 15二甲基亚砜 ,2号液 :5 0 0mg·kg-1对氯苯氧乙酸 +10 0mg·kg-1激动素 +体积分数为 0 .0 15二甲基亚砜 +10 0mg·kg-1赤霉素 )分别处理矮败小麦的子房 ,并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取材后进行生化分析。结果表明 :(1)正常授粉的子房 ,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葡萄糖含量、蔗糖转化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呼吸强度都随着子房的发育逐渐升高。 (2 )化学药剂处理和对照处理的子房 ,发育初期上述生化指标明显升高 ,但发育后期随着子房的退化 ,上述生化指标又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We review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rrelates of uniparental reproduction in freshwater snails as they pertain to the ecological hypothese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biparental sex. The biogeographic evidence from two species (Potamopyrgus antipodarum andBulinus truncatus) presently supports the Red Queen hypothesis that biparental reproduction is selected as a way to reduce the risk to progeny of parasite attack. Uniparental reproduction in these species is associated with low levels of infection by parasites (castrating digenetic trematodes), suggesting that parthenogenesis or self-fertilization can replace cross-fertilization when the risk of infection is low. In addition, inB. truncatus, the opportunity for cross-fertilization coincides with the season in which parasite attack is highest. In a third species (Campeloma decisum), parthenogenetic reproduction is correlated with latitude and the presence of a non-castrating trematode that may prevent cross-fertilization; these patterns suggest that parthenogenesis has been selected as a mechanism to assure reproduction. Finally, we discuss the spotty taxonomic distribution of parthenogenetic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