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36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7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的数据表示模型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义角色、虚拟角色、观点和虚拟观点,解决了多媒体信息的格式不同给用户造成的使用不便,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多媒体数据融合的技术关键。角色和观点掩饰了所有由信息和日常所需的格式的复杂性,利用角色和观点来支撑多媒体对象的动态扩展,致使多媒体制造者能够很容易地在运行时延伸对象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网络教室既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工具,若合理使用,可以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使用其教学时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功能,笔者主要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合理设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MPEG-7标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EG-7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即将推出的新一代多媒体国际标准,该标准主要用于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信息进行标准化描述,并将该描述与所描述的内容相联系,以实现对多媒体信息快速有效的搜索.在未来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服务中,MPEG-7将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主要从标准的目标、体系结构及应用等方面对MPEG-7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技术学专业汉语》课程性质出发,阐述了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汉语》课程中采用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及具体运用形式——多媒体课件和思维导图的运用,并提供了具体制作方法和案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天生桥水电站土石过水围堰的试验研究,全面阐述了土石过水围堰的体型及其适用条件,提出了确定平台高程的定量标准。比较了混凝土面板、铅丝笼与钢筋笼等不同防护型式,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求得稳定曲线与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钢筋笼的稳定性为最好。  相似文献   
6.
引入台型Fuzy数的概念,证明了台型Fuzzy数全体E1T关于L-p度量Dp可分,以及E1T在Fuzy数空间E1中关于Dp稠密,进而推出了几个关于p-平均对称差度量d△p可分的度量空间。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物化学绪论课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物化学绪论课的设计中,从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及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对医学研究进展的影响方面,重点介绍一些医学新信息、新技术,并采用多媒体课件,使医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课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视频、音频、文本及静止图像等多媒体数据流序列结构化描述模型的建立,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多媒体数据流分类、分割及同步描述等功能。为确定多媒体数据流的每个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问题,提供了描述、传输、存储的结构化同步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9.
Analysis of the taxonomy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Early Cambrian eodiscoid trilobites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indicates that species of Tsunyidiscus and Hupeidiscus can be used for bi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T. aclis occurs only in the lower Qiongzhusian, T. armatus occurs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Qiongzhusian, while T. niutitangensis and T. tingi occur mainl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Qiongzhusian, with only T. tingi extending upward into the lower Canglangpuian. H. orientalis first appears in the upper Qiongzhusian, reaching peak abundance in the lower Canglangpuian and becoming extinct above the Drepanuroides Zone. Biostratigraphic and lith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limeston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Mingxinsi Formation, the Upper Member of Jiumenchong Formation,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Huangbailing Formation, can be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as Hupediscus, an index fossil of the lower Canglangpuian, is abundant in all these units. The lower part of the Niutitang and Jiumenchong formations in eastern Guizhou, which mainly represent Qiongzhusian strata,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e Lower Member of the Huangbailing Formation. The basal part of the Niutitang Formation, which may be equivalent to the Upper Meishucunian Shiyantou Formation in eastern Yunnan, is very condensed. Well-preserved sponge faunas and non-mineralized fossil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Niutitang and Hetang formations are not older than Qiongzhusian in age.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三重复合球铰摆角运动范围,并将该结构应用到一种四轴驱动的虚拟轴机床上作动平台,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