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苦楝果实活性物质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静文  刘立鼎 《江西科学》1997,15(4):227-230
应用生物活性鉴定技术,TLC及化学成分检验法,论证了苦楝果实中含有对植物生长促进的活性性质,并初步证明这些活性物质为极性较大的萜类化合物,笔者将这些活性物质为“苦楝生长素类”。  相似文献   
2.
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苦楝种核提取物对蛙离体神经干A,C类纤维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浓度为0.1g/ml的苦楝种核提取物对A,C两类纤维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C类纤维复合动作电位先于A类纤维被阻断。  相似文献   
3.
苦楝果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用一定浓度的苦楝果提取物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的食物 ,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及卵孵化的影响。在室温下用苦楝果提取物 5 0 0mg/kg处理枝条 ,处理组天牛 ( 7对 )在1 5天试验中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为 8.5 3± 2 .35个 ,而对照组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为1 5 .80± 0 .98个。经T检验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用 2 5 0、1 0 0 0、2 0 0 0mg/kg的苦楝果提取物处理枝条 ,在 1 5天试验中 ,7对天牛日平均产卵量分别为 8.0 6± 2 .90、6.73± 3.82、5 .2 0± 1 .74个 ,而对照组 7对天牛的日平均产卵量为 1 3.73± 2 .90个。经T检验它们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取食含苦楝果提取物 2 5 0、1 0 0 0、2 0 0 0mg/kg处理枝条后 ,天牛产的卵分别需经 1 2、1 5、1 9d达到其最终孵化率 94.2 1 %、87.1 2 %、43.5 8% ;而对照组 1 1d达到最终孵化率 99.5 0 %。并据上述结果提出并讨论了应用苦楝果提取物防治桑天牛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刘占军  刘济祥  刘海琳  王明印 《河南科学》2009,27(10):1233-1235
采集处理毛红楝子的种子,对种子主要参数进行观测分析,并通过对其育苗方法的试验,初步研究了毛红楝子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毛红楝子大田育苗播种量以4~5g/m2为宜,1年生苗高平均可达97cm,地径平均0.95cm,根系发达,可出圃造林;苗高生长高峰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5.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游鹤庆段退耕地人工恢复植被(川楝 Melia toosendan)初期的(1~4a)生物量以及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楝对干热河谷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早期生长良好、郁闭度高、积累的生物量大.但不同坡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南坡上的单株以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干重均较北坡高;南、北坡上川楝的单株、干、枝、根生物量分别为(25.246±0.586)kg、(14.986±0.203)kg、(4.634±0.212)kg、(5.626±0.223)kg和(16.580±0.206)kg、(8.544±0.087)kg、(2.895±0.067)kg、(5.141±0.074)kg.在单株及各器官含水率方面,南、北坡上川楝人工林除了根部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部分差异均不显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川楝林的种植改善了退耕地中植被的生长环境,林下植被多样性及丰富度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苦楝果实植物杀虫剂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顾静文  肖忆良 《江西科学》1995,13(3):142-148
报道了用苦楝果实制备植物杀虫剂-“灭虫萜”的研究结果。通过室内、小区和大面积推广试验,使用“灭虫萜”乳剂,稀释浓度为200-500倍,对菜青虫防效为89.67%-96.67%、棉蚜防效为76.78%-80.53%等多种农业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阐苦楝种子油的杀虫机理,笔者从中分离出两种三萜类化合物,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技术,证明它们为楝酮和楝醇。  相似文献   
8.
苦楝果实中苦楝素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苦楝果实中的天然杀虫活性成分,并采用结晶法从浓缩液中成功地分离出苦楝素晶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苦楝素晶体基本的理化常数──熔点.通过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有机质谱(ESI-MS)对苦楝素晶体进行波谱分析,其数据和文献报道的苦楝素光谱数据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Summary Treatment of neonatal mice with an antiviral factor, (AVF), obtained from the leaves ofMelia azederach L. protected them against lethal encephalitis caused by Tacaribe virus inoculation. The degree of protection obtained varied from 66% to 100% depending on the virus dose. Similarly, administration of AVF to nursing mothers protected their offspring from developing virus encephalitis. AVF does not directly inactivate Tacaribe virus; it inhibits an early step (s) in the replication process in cell cultures.Dedicated to Prof. Luis Leloir on his 80th birthday.Acknowledgment.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rant 9353/84 from the Consej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y Técnicas (CONICET), Argentina.  相似文献   
10.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5份苦楝个体用RAPD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2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93条重复性好、清晰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共计189个,占97.9%.聚类分析表明:云南保山与四川绵阳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936),福建永泰与福建建瓯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86).应用UPGMA聚类分析法构建了DNA分子系统树图,为基于DNA分子水平深入探讨苦楝不同种源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位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散生乡土树种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