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芽管萌发技术(GTBM)对杨树黑斑病菌Marssonina brunnea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了观察,M.brunnea的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分为4个时期:前期染色质逐渐浓缩变短,中期可清楚观察得到染色体,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并分别向两极移动,末期则可见子核的形成。另外,利用DAPI、DAPI/PI和Giemsa 3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染色体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Giemsa染色法最适用于M.brunnea;在M.brunnea有丝分裂中期可清楚观察到3条染色体。结合3种染色法,比较分析染色体的绝对值大小和相对值大小,其中相对值大小更加清晰和稳定地描述不同染色体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杨树糖代谢与褐斑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杨树褐斑病发病过程,测定黑杨派六个无性系在生长季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动态,在病害侵染初期,抗病无性系(I-63杨、I-69杨、I-72杨)叶部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感病无性系(I-214杨,P15A杨、加龙杨)腈低且呈下降趋势,感病无性系则呈上升趋势,侵染初期抗病无性系叶部总糖含量高于感病无性系,抗病无性系茎部输送的糖较感病无性系多,各无性系秋季运输的糖较夏季多。  相似文献   
3.
黑杨派无性系对杨树褐斑病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文就黑杨派六个现代无性系在感染褐斑病时的抗病性进行了观察;比较了各无性系在病程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活性变化;po同功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63杨、69杨、72杨属于高度抗病的无性系;加龙杨较感病;214杨,P_(15A)杨则严重感病。抗病的无性系无论在发病前还是发病后ppo活性都高于感病的无性系发病初期供试的六个无性系ppo活性都有所提高。发病后,感病无性系的po活性明显地高于抗病无性系。感病无性系的po同功酶谱带数比抗病无性系多,感病没有改变同功酶谱。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黑杨派杨树叶面气孔密度和大小、蒸腾速率及接种病菌后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与杨树抗黑斑病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杨树叶面气孔密度和大小、蒸腾速率与抗病性不存在相关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抗病性关系较密切。叶片接种黑斑病菌后,以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较为明显,而感病品种略有升高但不明显;酶活性变化有两个高峰,抗病品种的峰Ⅰ和Ⅱ值均比感病品种的高。  相似文献   
5.
杨生褐盘二孢菌两个专化型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杨生褐二孢菌两个专化型菌株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专化型分生孢子形态和大小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存在有明显不同。单芽管专化型菌落生长速度较快,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酱红色孢子堆,人工拉种对毛白杨致病性强,对I-45杨、加杨、青杨和小叶杨偶有致病。多芽管专化型菌落生长速度较前者慢,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绿色孢子堆,人工接种对-45和加杨致病性强,对毛白杨、青杨和小叶杨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杨盘二孢菌激发子粗提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盘二孢菌(Marssonina brunnea)的菌丝和培养滤液中提取激发子物质,得到两种粗提物,用这两种粗提物分别处理烟草、茄子和辣椒叶片,发现均可在烟草上产生过敏性坏死斑,但不能使茄子和辣椒产生过敏性反应。用这两种粗提物分别处理抗病和感病杨树,均可以使抗病杨树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但感病杨树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不明显。说明这两种粗提物中均含有激发子活性物质,且均为专化性激发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