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754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图和地形图等,在GIS软件支持下提取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组分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中,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景观是该区的3个主要景观类型;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斑块数的分布不均衡;各景观组分面积与周长的分布相似,而斑块数的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植被景观斑块总体特征分析表明,农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而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与暖性针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新一代天基测高系统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调查(GEDI)对森林观测及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GEDI V2(GEDI第2版)数据反演林下地形的性能,利用机载雷达数据验证林下地形反演精度,并探究反演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以美国西波拉森林与中国帽儿山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G-liht及帽儿山高精度机载雷达数据验证GEDI V2数据在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下反演地形的性能,并分析不同光束强度、光斑时间、坡度及植被覆盖度对地形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美国西波拉针叶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为2.33 m,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48 m;帽儿山针阔叶混交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RMSE为4.49 m, MAE为3.33 m。随着坡度、植被覆盖度增大,两种森林类型地形反演精度均降低。【结论】GEDI V2数据反演针叶林林下地形精度要优于针阔叶混交林,强光束优于覆盖光束,湿润地区白天效果更优,干旱地区黑夜效果更优;平缓地区数据使用效果极好,陡峭地区精度降低;中低植被覆盖度区域地形反演精度较高,高植被覆盖区域地形测定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对发育于大兴安岭干旱阳坡上的草地植被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依据该类型植被的特点将其命名为山地草原化植被,作为植被型处理.  相似文献   
4.
秦安大地湾高分辨率全新世植被演变与气候变迁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主要根据孢粉分析结果,并结合磁化率,碳酸钙恢复了陇西黄土高原地区全新世期间植被气候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全新世气候存在3个大的阶段,全新世早期气候以寒冷为主要特点,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龙王山落叶阔叶林濒危植物缀块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调查了浙江安吉龙王山落叶阔叶林,重点分析了以濒危植物银缕梅(Shaniodendronsubquaele)、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和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为代表的三个缀块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1)100m2的面积中有植物47~70种;2)在这些植物中,51%~68%具鲜艳花被,60%~74%具小花冠,76%~87%有花序结构;3)繁育系统以两性花为主(48%~64%)、单性花为辅(32%~34%),孢子繁殖的较少(2%~20%);4)果实类型中,54%~60%为干果类,25%~40%为肉果类。作者认为,龙王山落叶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相当丰富,昆虫、鸟类等动物在传粉和种子散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三个缀块的动态及濒危植物的命运,提出了该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自然景观的过渡性,自然植被的次生性和生态环境的垂直地带性。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洪涝灾害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遥感数据及常规气水文数据获取涝灾信息,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或微等高距地形图及其导出的高程-面积-容积模型作涝灾淹没损失估算的基本技术手段,用植被指数作主要方法对江汉平原“1991.07”暴雨涝灾作了灾情评价及减产估算。  相似文献   
8.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黔中退化喀斯特植被区,选择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地段建立径流场进行野外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试验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0~15cm和15~30cm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及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相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为草本群落阶段>灌丛灌木阶段>乔林阶段,孔隙度为乔林阶段>灌丛灌木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土壤自然含水量呈规律性变化:乔林阶段和灌丛阶段自然含水量与草坡阶段之比,0~15cm土层中分别是1.39和1.07,15~30cm土层中分别是1.30、1.04;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非毛管持水率为乔林阶段>灌丛阶段>草坡阶段;土壤保土能力提高,相同土层深度、相同时段内,土粒的崩解速度为草坡阶段>灌丛阶段>乔林阶段。因此,退化植被恢复可显著提高其蓄水保土功能。  相似文献   
9.
渝西学院后山山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选取渝西学院校园后山(黄瓜山)山林植被中6种主要森林类型的19个样方,通过比较这些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揭示了这些类型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显示:1)各森林类型乔木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较高;2)各森林类型的Shannon指数同物种丰富度具有不同的表现规律;3)常绿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具有特殊的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特征;4)物种恒有度分析表明,星湖校区山林植被为人工林,景观简单,连续性强,存在明显的环境梯度.  相似文献   
10.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in Otindag Sandy Land and Bashang area of Hebei Province are linked to a material source of sand stormy weather in Beijing based on results of field vegetation and soil survey and laboratory works. Results of grain size analysis show that dust release potential in per unit area of moving sandy land is small,while lowland meadow and meadow steppe in stony hills have high potential of releasing dusts in per unit area during sand stormy weather occurrence. Further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moving sandy land served as a material source of past dust storm and the possibility of dust release in per unit area is low in current time.Typical steppe in stony hills is undergoing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dust release possibility in per unit area is high. Farmland has strong potential of release dusts when they are ploughed in spring, but a large amount of therophytes grow and thus prevent dusts from release when cultivation was terminated.Potentials of dust release in per unit area in fixed sand dunes,stony mountain meadow steppe and low land meadow are lowdue to high cover of perennials. Sand dune reactivation and desiccation of lakes and lowlands under estimated future climatic change will make them serve as a future material source of sand stormy wea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