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方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3):106-10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黎锦明创作颇丰,曾是一位较为活跃的有影响的著名作家,有些作品在当时曾引起文坛的瞩目和社会的反响。长期以来,他和他的作品被人漠视和遗忘。实际上,他的小说在题材内容选取上很是广阔,在体式技法运用的多样性上更是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乡土情感与政治理念在《山雨》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小说前半部分,乡土情感占优势,使作者能够充分调动丰富的乡土生活积累,作品显得浑厚沉实;后半部分,政治理念渐渐占了上风,作者驾驭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使小说出现了思想与艺术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曾山在苏维埃政府工作期间,加强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政治、思想、作风建设,严惩腐败分子,抵制批评了肃反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制定了土地分配及抗债的有关条例;加强了财政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服从服务革命战争;他深入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统一地方武装,并把大批地方武装输送给主力红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进行反“围剿”战争,保卫苏维埃政权。为建立、捍卫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私撰明史著作中,何乔远所撰的《名山藏》是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一部。它不仅在体载上有所创新,而且在人物传记上独具特色,关注下层人物,弘扬高尚气节。  相似文献   
5.
李梦生先生的《左传译注》释义准确,但仍存在一些尚待商榷之处。文章列举了七处,主要涉及字词训释和标点。如“斃”非训“死”,而是训“倒”;“絷”非训“缰绳”,而是训“马绊”;“保”非训“碉堡”,而是训“恃”;“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不应点断等等。  相似文献   
6.
《离骚》作为屈原辞当之无愧的代表,不仅处处流露出屈原厚重而又令人景仰的生命体验,而且也鲜明打上了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层层嬗变、层层演进的深深烙印.巫卜文化、史官文化、士人文化三种在发生学上界限严格的文化形态,都可以在《离骚》中找到相应的影响.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和纷纭错杂的时代文化特征,加之楚民族特有的审美倾向,共同造就了《离骚》艺术风格多元化的综合气象.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龙的形态和观念都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龙的观念由具体表象层次开始走向抽象象征层次,最终结晶定型于《易》传中。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学是在生态文化的学术背景下兴起的一门学科.文章试图从生态伦理学的学科角度来解读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动物小说力作<红豺>,探讨和挖掘<红豺>中"尊重物种的生命,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追求.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零排放新思路设计,该设计具有高发电效率、温室气体零排放、回收利用二氧化碳以及使用环境友好的可再生循环二氧化碳吸收材料等优点.此外,还介绍了电池构件材料以及二氧化碳吸收材料的制备,最后测试了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最大体积吸收比可高达993倍,最佳吸收温度为700 ℃,同时可实现在800 ℃以上2 h内将所吸附的二氧化碳完全解析.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及徐灿分别为宋代及清代两位著名女词人,由于两人所生之时代既异,对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不同,二家创作之成就亦存在异同之处。本文重点分析两人词作中具有婉约风格和豪放风格的作品,并分析其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意象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