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4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ewis酸的电负性(xL)和原子势(Z/rc)是影响Lewis酸硬软度(FA)的主要因素,本文给出了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根据FA值大小,把Lewis酸分成三类,这与Pearson分类基本一致.用最小二乘法成功地建立FA与配合物的lgKf的线性回归方程,均通过F检验.  相似文献   
2.
以二维无限长圆柱在水下的垂向振动为例,对其有限区域的不可压缩流场进行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并借鉴刘易斯法,分析了水域宽度比、水深比和浸没深度比等无量纲参数对刚体附连水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水下航行器附连水质量的快速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刚性壁面可使刚体的附连水质量增大,但当刚体与壁面的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截面半径的5倍)时,刚性壁面的影响可以忽略;自由表面可使刚体的附连水质量减小,当刚体与自由表面的距离达到截面半径的6倍时,可以忽略自由表面的影响;当刚体的垂向运动频率较高或刚体与自由表面的距离较大时,可以认为自由表面的速度势为零.  相似文献   
3.
TiO2纳米管的改性及光助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TiO2纳米管催化剂,用不同浓度硫酸对制备得到的TiO2纳米管进行酸化。结合XRD、SEM、TEM、DRS等手段对制备得到的样品进行物理结构和表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得到的TiO2纳米管径为15nm左右,壁厚2—3nm,长度为40-100nm。以酸性橙Ⅱ为目标物考察了TiO2纳米管及其被硫酸酸化过的TiO2纳米管在石英玻璃反应器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酸化的TiO2纳米管催化活性要远远高于未酸化的TiO2纳米管,这可能是因为S—O键具有很强的诱导效应,使得表面Ti^4+的Lewis酸性增强,使光生电子一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提高,促进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即提高了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刘易斯的因果性反事实条件分析是新休谟主义进路的典型代表,它试图通过引入"反事实条件"的模态范畴来弥补传统律则性理论的不足。然而,这一分析进路又产生了诸如可能世界的相似性、反事实条件依赖的时间箭头等新问题;本奈特、豪斯曼和霍维奇等人揭示了刘易斯的理论在这些问题上的根本困难。而这些困难的最终解决依赖于彻底抛弃休谟主义的因果性研究进路,转向因果实在论和实验的、操作的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若干新的多氟氮超酸的镧系金属盐,并用 IR,  相似文献   
6.
横流式冷却塔的热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横流式冷却塔的设计和计算一般是基于Merkel在1925年提出的焓差法,它不但取路易思数等于1,而且忽略了水份蒸发引起水量减少以及进口相对湿度的影响.本文以空气的含湿量差为驱动力,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推导出它的微分方程组,编制程序进行计算,求得了横流塔的精确解.同时按焓差法编制程序求得横流塔的近似解,并和精确解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焓差法的近似解求得的冷却塔填料容积偏低,偏差一般为10~20%,个别达30%,这在设计横流塔时应认真注意.本文还分析了一系列因素对横流式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其中有:进塔空气的干湿球温度,水温差,冷却幅高,大气压力以及容积散质系数对冷却数和填料体积的影响.还分析了不同地区气侯参数的影响.所得结论对横流塔的设计计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易斯·芒福德是一位伟大的城市思想家,在其毕生的学术研究中,城市是其最为关切的主题。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城市文化、城市历史以及城市的未来。针对现代大都市的种种问题,芒福德倡导城市建设应该以城市文明为目标,以区域维度构建“区域城市”,促进城市的合理分布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区域城市”是缓解现代大都市种种弊端的最终手段。中国现有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与芒福德的“区域城市”思想相接近,城乡一体化是摆脱大都市困境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Easily accessible (1R,2S)-1,2-diphenyl-2-formamidoethanol has been developed as an effective Lewis base catalyst in the enanti-oselective hydrosilylation of ketimines, affording high isolated yields (up to 94%) and moderate to high enantioselectivities (up to 82% ee) for a broad range of ketimines.  相似文献   
9.
 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他因在发展热力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化学系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热力学奠基人;因其提出的共价键和电子对概念促成现代化学键理论的产生,被认为是共价键发现者;他提出的酸碱概念是对化学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路易斯曾41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但从未获奖,这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介绍了路易斯的人生经历和科学成就,盘点了其科学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Recent work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details the Kantianism of philosophers often thought opposed to one another, e.g., Hans Reichenbach, C.I. Lewis, Rudolf Carnap, and Thomas Kuhn. Historians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have been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Kantianism of Reichenbach, Carnap, and Kuhn, and more recently, of Lewis. While recent historical work focuses on recovering the threatened-to-be-forgotten Kantian themes of early twentieth-centu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we should not elid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Kantian strands running throughout this work. In this paper, I disentangle a few of these strands in the work of Reichenbach and Lewis focusing especially on their theories of relativized, constitutive a priori principles in empirical knowledge. In particular, I highlight three rel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Reichenbach and Lewis concerning their motivations in analyz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practice, their differing conceptions of constitutivity, and their relativization of constitutive a priori principles. In light of these differences, I argue Lewis's Kantianism is more similar to Kuhn's Kantianism than Reichenbach's, and so might be of mor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to social and practice-based approaches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