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士与中国传统农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产物,作为士,他们掌握着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作为隐士,他们又不得不自食其力,且多以农耕为生,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结合,产生了隐士农学家和隐士农书,并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讨了隐士农学家的产生、隐士生活对农学的影响,并对隐士的农学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汉诗作为与唐人交往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古代东亚国家国际化程度和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古代东亚文化圈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El本汉诗起源于七世纪中期,通过吟咏汉诗,中日文人们能够进行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抽象的意境交流,展示出东亚文人的文化共性。.  相似文献   
3.
曹操墓惊现河南安阳后,质疑纷起。"挺曹派"言之凿凿;"反曹派"学者认为证据不足,定性为时过早;公众质疑矛头直指政府和学术权威的公信力。各方法理辩论的背后折射出我国考古论证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4.
汉代《诗经》学的兴起以四家诗的出现为标志,而四家诗出现的时间基本是在文帝世或景帝前.在兴起的过程中,汉代《诗经》学呈现出治《诗》学者专门化、四家《诗》学师承渊源相同、四家诗存在着不同的流传地域、四家说《诗》要旨和方法相同等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5.
苏颋、张说并称“燕许”,他们身居相位而好尚文学,对后进文士多有荐引、奖拔之举。苏颋之于李白、郑虔,张说之于张九龄、王翰等,二人的延引与提携多有其功而值得关注。在文学由初唐向盛唐过渡之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问题又不宜过于夸大。贺知章、李泌等非张说所提携者。  相似文献   
6.
唐末季世中的西蜀文人群体,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染与熏陶,他们具有强烈的"复古情结"和"崇雅心态"。这些文人士子出于补救时弊和端正文风的良好初衷,自觉秉承了传统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观,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出没二雅、独标高格,提出了"清丽"、"雅正"的诗文创作主张,其文学思想和审美意趣与当时文坛上"斥浮崇雅"的思想潮流同鸣共奏,与昭宗一朝推尊盛唐梦寐中兴的美好期望应节合拍,在唐末众芳竞艳的文学思潮百花园中芬芳四溢、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7.
五代吴越国吴仁璧沉江事件和钱鏐礼贤下士之风颇为扞格,故考索吴仁璧被沉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疑难问题,并分析吴仁璧和钱鏐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认为此事件说明钱鏐对文士的宽容和理解还不够,但不能由此否认钱鏐的礼贤下士之风及对吴越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历史演义作者,时事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鼓唤人心。辨别是非,反思时政,保存史料及传播新闻。这些都导源于作者强烈的用世之心。  相似文献   
9.
在治学范式由虚趋实的同时,乾嘉考据学者的思想范式也由宋儒的形而上的思辨转化为人伦日用的关怀。他们远天道重人道,通过对典章制度的考证,来把握圣人之义,将抽象的义理实体化。他们重视道德的实践性和可行性,对被遗忘的现实人性给予了关怀。  相似文献   
10.
江西文人是元代文坛的一支生力军。在前期南方文坛各自为阵的文学格局中,江西文人和文学更多是呈现出宗宋的一面,诗学陈与义,文学宋而不废唐,吴澄涵容理道的文学观念为盛世文风导夫先路。元中期,江西人虞集、揭侯斯、欧阳玄逐渐步入京师主流文坛,大力推行平易正大的盛世文风,成为主流文坛的领导者。元后期,主流文坛衰微,江西人危素、傅若金追慕雅正文风,成为盛世余音,而还有一些江西诗人直面元末动荡的现实。元代江西文人和江西文学先导性的特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