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了《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哈克贝里对黑人杰姆的种族统治意识,并进一步指出了文中所体现的哈克贝里如何处理与黑人杰姆关系的矛盾心态,象征了美国工业文明初期、奴隶制末期白人统治阶级对黑人种族身份认定上的困境,马克.吐温小说的这种表现形式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美国白人种族对黑人阶级的殖民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最出色的小说《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结尾是什么及该结尾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历来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著名评论家广泛而持久的争辩。这些争辩恰好反映了该小说作为伟大小说的一些特质,即开放性和多义性,正是这些特质给读者带来了无限想象和阐释的空间,给作品带来了永恒的魅力,也给作者带来了不朽的名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马克·吐温对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哈克视角的选择以及哈克视角与小说人物性格,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关系,评述了作者对哈克视角的成功运用对小说成为马克·吐温颠峰之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研究过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象征,但几乎无人注意到小说中"木筏"的象征意义。作为贯穿小说的重要意象,"木筏"不仅仅是哈克逃跑所用的交通工具,而且在哈克的历险旅程中负载着特殊的意蕴。从形式主义新批评的角度看,"木筏"象征着自由、伊甸园、诺亚方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由的来之不易及对所谓的文明社会的嘲讽,代表着爱的源头,等等。  相似文献   
5.
梁雅歆 《科技信息》2010,(5):188-189
One of the great writers of American literature,Twain is admired for capturing typical American experiences in a language which is realistic and charming.Howells was one of Twain's early admirers,and he wrote the following on Twain's style:So far as I know,Mr.Clemens is the first writer to use in extended writing the fashion we all use in thinking,and to set down the thing that comes into his mind without fear or favor of the thing that went before or the thing that may be about to follow. Most of the criti...  相似文献   
6.
孟凡 《科技信息》2013,(8):186-186
In 1876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was published to wild national acclaim,cementing Twain's position as a behemoth in American literary circles.Twain began work on Huck Finn,a sequel to Tom Sawyer.This new novel took on a much more serious character,however,as Twain focused increasingly on the institution of Huckleberry Finn,and his criticism to abuses of the society,the author aims to advocate the equality of human and humanitarianism.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得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