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茅山高道身处方外,却与世俗社会保持着一定接触,与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也是极为频繁、密切。不少茅山高道与文人相互诗文赠答,文人或主动寻访茅山高道、或相约赋诗送别、或寄诗哀悼、或应邀作文,过往甚密。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一位有极强现实关怀的浪漫主义者。为了结束当时人们的倒悬状态,庄子通过含弘光大的思想系统和汪洋恣睢的语言文字,提出了由养生到逍遥的悬解之路。他的理论旨趣在于实现个体逍遥进而人人得以自由,最终达到天下大美的状态。而他顺道而行、静观默赏的自然美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元代诗人范梈与道士有着频繁的交往,留下了大量题赠道士的诗篇,有着深厚的道教情结。究其原因,当与元代的社会环境、道教自身的发展和文人的处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道家属于中国哲学学派,始于老庄,尊崇道法自然,"道"是其理论核心。道教以道家学术思想为纲,吸纳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巫史文化、鬼神崇拜以及各类方术等民间信仰元素,是中国特有的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制度化宗教。道家与道教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道教是对道家的继承与发展,道家思想为道教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但是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法家主张"定分明法"而重君,黄老道家主张"道生法"而重民,秦汉间政治流变的过程说明了立法当以民为本。但是法家法治的工具理性在国家治理模式中有优越性,汉初道、法合流,是中国古代社会"王霸杂之"治理模式实践性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的徐复观,在坚持儒家文化主体论的同时,并不贬抑道家,而是力图把儒道两家思想置于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融通,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全面而准确的疏释与评价。为此,他对道家文化的创立者老子、庄子、道家支派及儒道思想的融通等问题作了细致入微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前人及同代人未曾提出的新见解、新论断。把现代道家文化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