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针对新时期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东莞市建委对建筑工程实行招标承包抽,将常用的“暗标”投标方式改为“明标”投标方式,作者就这一做法进行了分析思考,认为这是当前招标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试井分析自动拟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均质、上下封闭水平无限大油藏中水平井的试井模型,提出了用最小二乘法实现水平井试井分析的自动拟合方法.运用改进的LevenbergMarquardt回归方法,使自动拟合方法收敛速度更快.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双侧向测井响应的正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用三维元素法正演计算双侧向测井响应的技术要求,得出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双侧向测井的模拟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井眼、侵入带、围岩、仪器偏心和井斜均会对双侧向测井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水平井段环空压耗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了环空中岩屑颗粒同时存在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的情况下,利用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水平井段环空压降的理论模式,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得到了环空压耗的经验模式.利用现场两口水平井资料对经验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可用于大斜度井段和水平井段环空压耗的预测,并为水平井水力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政府体制改革这一背景出发,介绍了深圳与顺德这两个极具代表性地区的监察体制改革,阐述了其改革的原因和措施,并详细分析了两地监察体制改革的异同之处,为我国监察体制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水平放置的内径为40mm的钢管内的油水两相流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针对钢管内油水2相油滴分散流的流型进行了描述,从实验和理论2方面分别对含水率和混合流速等因素对油滴分散流摩擦阻力压降规律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实验表明,含水率和混合流速是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流型下,同一因素对压降规律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产品质量监管的现状,为了实现产品质量的动态监管,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质量监管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技术、GIS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了对产品实施全程监管和质量追溯。  相似文献   
9.
中国拳击项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举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多项突破。本文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并尝试运用系统论原理对此进行解析。首先是中国拳击国家队的管理具有系统结构特征:系统整体涌现性、结构关联方式、层次理论,优化系统结构,理顺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关联体制一体化;其次是从系统赛事上进行战略部署,实现"纵向一体化";最后是系统内外环境的协调,实现"系统环境一体化"。通过系统原理解析拳击国家队竞赛管理的特征,对其它运动项目的竞赛管理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蒸发换热计算经验公式,该式简单准确,对142个实验数据的计算表明,误差小于10%的数据点占90.14%,最大相对误差为23.67%.文中提供广确定非共沸混合工质热力性质和热物性的方法,并指出在强制对流蒸发工况下,传质阻力对换热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