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大气污染的构成(如CO2、CH4、NyOx、CF3SF5、氟氯碳化物等),系统分析了汉江上游的大气环境污染对汉中区域温室效应的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结合汉中区域的地理特点,讨论了地理环境对汉中区域温室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汉中的天气情况进行调查,论证了温室效应与季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论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关系的前提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实例表明:建立的模型与其他模糊综合评价和属性识别方法相比,评价结果更合理可行和可靠。对汉中盆地来说,城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低级,其他5个区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中级偏低,其中又以南郑为最高,勉县为最低。在研究的7项评价指标中,水资源利用率对可持续利用程度的影响最大,灌溉率的影响次之,生态环境用水率的影响最小,从而为提高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表3,参9。  相似文献   
3.
汉中盆地枯水径流基本特征和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径流比值法结合频率分析将汉中盆地河流枯水期划分为冬枯期和夏枯期,基于水文地质、气象气候与人为活动等影响因素分析了该区枯水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汉中盆地枯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溶液培养试验,探讨硒(Se)对镉(Cd)胁迫下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种植于陕西汉中地区的‘龙井43’茶树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分别进行镉和硒处理试验,包括7个处理,分别为Cd 10 mg/L、Se 0.5 mg/L、Se 1.5 mg/L、Se 3.0 mg/L、Se 0.5 mg/L+Cd 10.0 mg/L、Se 1.5 mg/L +Cd 10.0 mg/L、Se 3.0 mg/L +Cd 10.0 mg/L。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处理缓解茶树叶片镉毒害的生理响应,以及茶树叶生物量,茶树叶硒和镉的含量。【结果】与未施加镉和硒的对照相比,单一施镉处理使得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酸(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以及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到明显抑制,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胺酸含量明显增加。单一施硒处理条件下,与单一施镉处理对比,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其中1.5 mg/L硒处理下茶树叶片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与单一施镉处理相比,在镉和硒的复合处理下,随着硒含量提高,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以Se 1.5 mg/L +Cd 10.0 mg/L复合处理下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硒的施加有助于缓解茶树叶片镉的积累。【结论】施加适量的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茶树叶片镉诱导产生的抗氧化酶CAT、APX和GPX活性,降低质膜过氧化产物MDA和H2O2含量积累,缓解镉对茶树叶片的毒害,并降低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1996年汉中市红寺湖、南沙河两水库进行了大银鱼移植增殖技术研究 ,两库养鱼水面积共 3 47hm2 ,移植水温红寺湖水温 5℃ ,南沙河水温 7℃ ,两库各选择岸边水深 2m底质为砾沙底的投放点 5个 ,投放密度 12 96粒 /ha .采用网箱孵化技术 ,1997年底分别在两库进行成鱼标本采集共计 17尾 ,体长 15~ 18 3cm ,平均体长16 65cm ,体重 12~ 18 5g ,平均体重 15 2 5 g ,移值获得成功 .经过与山东天津大银鱼移植生长分析对比 ,两库适应大银鱼生长繁殖 ,大银鱼养殖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但是因为农田用水较多 ,养鱼又与农业生产用水发生矛盾 ,存在一定困难 ,因而应探讨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  相似文献   
6.
目的衡量汉中市近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方法以汉中市1996—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下的两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大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协调发展模型,进而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状况。结果 1996—2009年期间,城市化发展指数每年平均上升0.17点,生态环境指数每年平均上升0.15点,研究期末协调度指数为0.12。结论汉中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于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汉中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较低,表现为协调性总体上处于失调状态。在汉中市未来经济发展中,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由于水源保护陕南3市损失的发展机会.方法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污染防治所需的投入与限制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采用与相邻县市的对比,估算陕南3市限制产业发展所受的损失.结果 陕南3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同时计算得到2006年陕南3市限制发展机会的补偿量是16.9亿元.结论 对陕西水源区进行发展机会损失的补偿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受水区和水源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汉中盆地自然地理因素与16个雨量站和12个水站的资料,分析了汉中盆地枯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运用相关分析来预报枯季径流。针对枯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水源涵养林,绿化荒山荒坡,修建蓄水工程,提高调蓄径流的能力,增加枯水流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计划用水,改进灌水技术,防止渠道渗漏和水源污染,充分利用枯水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陕西汉中盆地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着重提出加速汉中盆地低山丘陵区的水利化建设,突出解决干旱与中低产田的治理问题;同时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恢复自然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也是该地农业上新台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汉中盆地降水、径流资料,研究盆地水资源及其特征。结合自然条件和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小麦等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径流量和耗水量,并计算出不同水平年作物生育期的水分盈亏。针对农业用水问题,提出了兴修蓄水工程,改造旧工程,加强渠道防渗,建立节水农业,完善节水灌溉制度,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溉管理,实行多水联用、一水多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