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钝 《自然杂志》2019,41(4):294-298
1869年门捷列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除了把当时所知的全部63种元素按原子量大小分组(族)排列外,还在表中留下一些空位,预言了与硼、铝、硅类似的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随后的20多年内,这些空位相继被新发现的元素填补。1877年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听到了门捷列夫的预言与元素镓的发现这一故事,联想到发现海王星的经过,由衷感叹西方科学的精致与功效。  相似文献   
2.
利用点群4/mmm的对称性给出了应力作用下的钛酸铋的弹性吉布斯自由能的表达式,并导出了自发应变,介电性质和压电性质。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他的词沉郁、以抒发情志为主,取代了传统的诗的功能,而他的诗则学理学诗,平易、以吟咏性理为务。这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关乎词体的成熟、时代的风气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词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词与诗的分离与合流的过程,是艳俗与雅正相互交融的过程。词独立成熟之后向主流文化悄然回归,在北宋初表现为词与诗开始由分离而初步融合,词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词转移。张先较全面地将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如把“言志”等传统题材及诗文的写法纳入词中,成为北宋初词转型期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也体现出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5.
温公颐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论涉及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两个层面。其中,一般原则主要包括"贵有创见"、实事求是和发展的观点3个方面。具体方法主要有比较的方法、语言学的方法以及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等。温公颐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代以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简单比附这一思路与方法的有力矫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为中心,探讨了郭嵩焘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指出郭嵩焘的政治文化心态的开放性、进步性。通过对中西社会政治制度的比较,郭嵩焘对封建君主专制弊端作了一定程度的揭示,并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应用C S Wen统计力学的碰并理论 ,通过研究工业粉尘与墙壁之间的作用势力及粘连性质 ,给出了可碰并工业粉尘粒子的空间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马氏文通》句的定义及涵义,认为马氏是教案性质的著作,对句所下的定义切合语言习得心理。同时在王海菜、邵霭吉两位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马氏文通》句的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9.
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家闻一多向来被认为是具有阳刚气质的诗人,但是其充满强烈爱国热情的作品中却充满了感伤气质;唯美的徐志摩的爱情作品,更是流溢着遮挡不住的感伤气质。时代因素和个人遭际是这种气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人物的王昭君,她的形象不断出现在剧作家笔下,但她的文学形象,在不同作家如古代戏剧家和20世纪的郭沫若、曹禺的笔下,却是不尽相同的,而且还经历了一个明晰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投射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秩序中的地位和精神构成的变化,透露着创作主体个人及其所代表的群体对现实和未来的诉求与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