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虽然一生经历坎坷,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童心。她用富有"爱和纯真"意味的童心浇灌出的词展现了童真世界的童趣。深厚的文学修养以及自身独特的生活遭遇使得太清词中所表现的童趣世界丰富独特,也蕴含着她作为一个女人、母亲的独特情感。她词中的童趣并不是停留在一般层面上,而是蕴含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哲思。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骤起的西化大潮,在1928年全国统一之际,渐趋沉稳。后至1938年,以抗战为界,多数学者的研究方向与主观立场都有明显的转变。古史辨派主要成员胡适、钱玄同、顾颉刚,及其师友傅斯年、冯友兰、钱穆等,亦莫不因时局的巨变而有所折中。1929年顾颉刚所遭受的“‘中华民国’的一件文字狱”,其前因后果及其前后解释中的变化,虽然只是时势变迁中的插曲,仍不失为学术方向抉择与学者自身进退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3.
论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述的学术思想是顾颉刚疑古思想的重要来源 ,其间也存在日本疑古思想的外来影响 ,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 ,在 192 3年正式提出“层累说”以前 ,顾颉刚还没有见到日本那珂通世本《考信录》。其后 ,他整理编订《崔东壁遗书》 ,是以陈履和刻本为底本 ,并参考了那珂通世的研究成果。关于顾颉刚、崔述与日本学术思潮的关联 ,主要有 :1 胡适“极少数人欣赏 ,多数人不承认”说和钱穆“传矣而不广 ,存矣而不著”说 ;2 王煦华“质的变化”说和邵东方“根本差别”说 ;3 廖名春“可能接受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说 ;4 李庆“中日两国研究互动”说和钱婉约“共同源头”说 ;5 李学勤“疑古思潮在日本也有进步意义”说。  相似文献   
4.
顾太清题咏女性诗词集的作品,除了社交应酬的功能之外,亦肯定女性的才华,钩掘个人的特色,流露出对才女的同情和理解。知己意识的突显,加强了惺惺相惜的姊妹情谊,形成酬唱往来的女性文学社群。  相似文献   
5.
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的词作在文坛上久负盛名。尽管她的词没有突破闺怨题材的局限,但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灵动笔触,且不失豪迈洒脱的气度,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柔美蕴藉。纵观她的词,其沉着深挚的气格、别出心裁的意象与生机勃发的女性意识,让人领略到一种独具特色的个性之美,从而产生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明遗民代表人物王猷定与大儒顾炎武的文字交往,论说公允,思考独特,语重心长,直抒己见,有清初学者研究问题的良好素能;但是,论者有误解。实际上,顾炎武之所以成为大家,正是听取众多时贤意见才成功的。后人不必人为拔高名家、忽视诸如王猷定这样的过渡型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顾颉刚先生以大胆疑古和编辑《古史辨》一书而闻名。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顾颉刚的古史研究偏重于破坏伪史,而较少从事建设真史。顾颉刚认为,学术之大,需要分工合作,才能深入和发展,破坏与建设只是分工的不同,破坏是为了建设,辨伪是为了存真和求真。顾之一味疑古辨伪,也是基于此。另一原因是,顾颉刚在考古学素养方面的缺乏制约了他去做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