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华南湘中地区上泥盆统弗拉/法门(F/F)界线附近的几种腕足动物化石壳体结构所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始结构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具有棱柱状第三层,二是缺失棱柱状第三层。基于壳体保存程度的详细分析,以阴极发光程度、壳体显微结构为参数建立了壳体成岩作用改造程度的量化模式,经化石壳体氧、碳同位素值的验证,这一模式基本可以用来对不同保存环境下的样品进行筛选。在对比研究中发现,以无洞贝目(Atrypida)为代表的具有柱状第三层结构的样品不仅在保存状况上优于只具有纤维层结构的壳体,而且其氧、碳同位素数值的分布也较为集中,从而说明无洞贝目的壳体是进行氧、碳同位素研究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泥盆纪弗拉阶-法门阶事件的化学-生物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广西南洞剖面的研究表明,弗拉阶-法门阶(F-F)生物事件(也称为Kellwasser生物事件)是阶梯式灭绝事件,生物种类锐减发生于linguiformis带最晚期,持续时间约为0.1Ma。在F-F界线有3个Ni-Ir异常层, 该异常层同时也富含亲铜元素,并伴有碳同位素负异常以及微玻陨石。紧随着覆盖有海啸岩。F-F事件实际上是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综合事件。像这样的综合事件,在中、晚泥盆世共发生了5次。发生的频率为4.6×10-6a-1。讨论了F-F大灭绝事件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