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弹性地基上梁的GDQ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弹性地基上梁的振动问题求解一直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应用广义微分求积法(GDQ)对弹性地基上梁进行动力分析,求出其前5阶固有频率,并与用微分求积单元法(DQEM)和有限元法(FEM)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DQ计算工作量小而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大跨桥梁颤振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广东虎门大桥为背景,在同济大学TJ-1边界层风洞中进行了被动调质阻尼器对颤振控制的研究,试验中考虑了结构阻尼特性,主梁断面外形、调质阻尼器参数(质量惯矩比、频率比及阻尼比)等对控制效率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TMD对低阻尼桥的控制效果优于高阻尼桥,对较“钝”主梁断面的桥的控制效果优于较“流线”主梁断面的桥TMD的频率及阻尼设置对控制效果均有影响,前者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大跨度桥梁颤振稳定性的简化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大跨桥梁两种颤振理论的临床界风速实用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一个统一表达形式的临界风速近似估算公式,讨论了攻角对颤振形态和Theodorson数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个大跨桥梁颤振稳定性的简化判据,供桥梁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风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某6105型柴油机机体表面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对测得的发动机正常运转和连杆螺栓松动两种情况下的时域波形的处理和比较,找出发动机连杆螺栓松动时信号的特征频率,为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桥塔型式对斜拉桥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徐浦大桥为工程背景,对斜索面和平行双索面斜拉桥的动力性能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着重讨论了;桥塔型式为A型和H型时,对斜拉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两种塔型结构布置形式有无辅助墩对动力性能的影响,上述情况对斜拉桥颤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小展弦比翼面-操纵面系统的两个防颤振设计问题:一个是“质量平衡”与“不可逆”这两个设计措施哪个更可取;另一个是不可逆操纵面的偏转频率多大为宜,即确定编转频率的设计指标。文中,基于系统工程的观点,把弯曲、扭转和偏转自由度纳入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机床颤振的非线性理论模型,以微机数字仿真研究了金属切削过程的动态特性,得出了机床颤振的振幅稳定性、有限振幅不稳定性等一些不同于传统的线性理论的新结论.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是:颤振振幅和切削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合理调整切削用量能有效地抑制颤振的振幅.特别重要的发现是:抑制颤振并不一定要求以牺牲生产率为代价,有时增加切削负荷反而有利于抑制颤振.  相似文献   
8.
在MSC/NASTRAN气动弹性分析用户指南68版中,提供了一气动热弹性考题HA15-3A。按照该考题的计算结果,150(相当于65.5℃)时的颤振速度约为零度时的三分之一。这么大的温度效应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为此,本文对该考题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作者认为,上述计算结果尽管是特殊的或偶然的,但它并非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金属切削过程颤振的计算机模式识别及在线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模式识别理论和切削过程的动态特性出发,建立了反映切削过程稳定性的模式向量平面.在此平面上,用模式向量端点的轨迹来刻划切削过程动态稳定性的变化,制定了颤振早期诊断的判据及其颤振的控制策略,并建立了切削过程颤振的在线监控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10.
大跨度桥梁实用颤振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大跨度桥梁面临颤振威胁时,合理有效的被动气动控制方法是避免其在服役期内发生风毁的最好保障.研究了适用于闭口箱梁等3种大跨度桥梁常用主梁的多种被动气动颤振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中央开槽适合于提高气动稳定性能较好的闭口箱梁的颤振性能,风嘴则能显著提升气动外形钝化的开口边主梁的颤振临界风速,而中央稳定板几乎适合于各种主梁形式.此外,对检查车轨道等附属装置进行局部调位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颤振控制效果,而多种控制方法的合理组合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控制作用.气动控制措施的效果与其设置参数紧密相关,针对各种控制方法的合理参数设置进行了研究和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