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龙寺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华西箭竹两种群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野外大熊猫与竹子种群的数学模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建立起能够反映竹子生长欠佳或大面积开花时,对大熊猫种群增长的影响的数学模型,其生命系数通过调查统计确定,经过挑选确定出竹子种群的密度制约系数为参变数,变动参数用Hopf分支理论,证明该系统存在稳定的极限环,并在计算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2.
福建柃属植物叶片脉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了福建柃属18种1变型植物的叶脉特征.结果表明,柃属脉序主要为环节曲行羽状脉;一级脉纤细至中等粗细,近直行,一级脉的差别较小;二级脉夹角多为锐角,也有直角或钝角;二级间脉有简单型和复合型两种;三级脉为结网型,叶缘末级脉有结环型、不完全型;网眼大小、形状不规则,发育均为不完善型.且这些性状稳定,表明柃属植物的脉序具有分类学价值,亦可为柃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中国广西山茶科柃属植物两新变种,即小叶红褐柃Eurya rubiginosa Chang var.microphylla Ye Chuangxing et Shi Xianggang与毛萼假杨桐E.subintegra Kobuski var.pubisepalaYe et Shi。小叶红褐柃与窄基红褐柃E.rubiginosavar.attenuata最为接近,区别在于其节间较短,叶卵形,细小,长不足3 cm,宽仅1~1.5 cm,侧脉在两面均不明显;花也较原变种为小,花萼长1~1.5 mm。毛萼假杨桐因其顶芽具睫毛,花柄、小苞片具稀疏短柔毛及萼片密被微柔毛而与原变种不同。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法提取石崖茶类黄酮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崖茶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法提取类黄酮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选定料液比、乙醇浓度和微波处理时间3个水平进行响应面实验,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石崖茶类黄酮微波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乙醇浓度60%,微波处理时间3 min,类黄酮提取率的理论预测值为33.6%,验证值为33.7%,两者相差不大,即该优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24种1变种柃属植物28份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以各样品中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对柃属植物的特征化学成分进行标记,最终统计到23个特征色谱峰用于化学分类研究。结果显示,柃属植物色谱峰在种内稳定出现,在种间则呈现多样性,可用于物种的鉴别。为进一步探讨种间亲缘关系及部分种的具体分类学地位,研究同时还采用UPGMA法和NJ法对色谱峰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两种聚类树型图讨论了化学成分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HPLC色谱技术具有快捷性、直观性和重现好的特点,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标记用于柃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此外,本研究还能为柃属进一步的资源利用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细齿叶柃繁殖技术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细齿叶柃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齿叶柃扦插繁殖应选择在春季进行,用50 mg/L浓度的吲哚丁酸浸泡17 h,其成活率可达60%;发芽试验表明,种子在5℃条件下贮藏,用浓度为300 mg/L赤霉素处理,其发芽率达86.3%,发芽势达48.5%。  相似文献   
7.
福建柃属植物(山茶科)叶表皮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研究福建山茶科柃属18种1变型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统计并测量了气孔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等有关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气孔为圆形或椭圆形,仅分布在下表皮,且多为无规则型,也有不等细胞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不规则形、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在光镜下柃属植物在气孔大小、密度方面有明显不同,在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样式和表皮毛等特征上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区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亮叶杨桐中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报道从亮叶杨桐中提取生物括性物质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探讨了该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亮叶杨桐中总黄酮含量的28.4%。用乙醇提取类黄酮,得率高达97.3%,提取物的纯度为65.5%;用水提取类黄酮,得率为89,7%,其纯度为70.4%,类黄酮提取物浓度为0.06%时,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高于0.02%BHT;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亮叶杨桐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亮叶杨桐中分离提取出生物活性物质,并进行小鼠体内抗肿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亮叶杨桐提取物在剂量为500mg/kg时对小鼠肉瘤S-180抑瘤率为64%。对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为51.2%,并且药效与用药量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