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10月对洞庭湖湿地平原、丘岗、低山的4种生态系统中的小型节肢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全年调查共获得小型节肢土壤动物27641个,隶属节肢动物门的6纲、24目。4个土壤动物群落中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以针阔混交林>茶林>竹林>阔叶林;多样性指数(H')由大到小依次是针阔混交林>茶林>阔叶林>竹林,与群落均匀度的变化显著相关,而与群落的丰富度关系不密切;Jaccard系数、Gower系数和Pianka的α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4种群落中共有的类群数极为相似,但群落中各类群的最大个体数和最小个体数的差值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湿地虉草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洞庭湖湿地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资源的调查,该地虉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同时对虉草进行了品质分析和鲜草饲喂试验,其结果表明,该资源营养丰富,鲜草饲喂黄牛、奶牛及羊喜食或食用,为综合开发利用虉草资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青阳是战国末期楚国南方一个有名的地方,秦汉时期仍为世所知,后来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北宋期间,时人多以为是今安徽省青阳县;南宋以后,大多数人又以为是今长沙。当今学者也聚讼纷纭,现已成为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历史之谜。而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证与研究,可推断出青阳位于今宁乡黄材一带,且青阳从战国到秦代是洞庭郡治所在地,西汉时期是青阳县治所在地。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在翻阅方志及石刻资料时发现数篇元人碑文,分别为李俊民、姬志真及董庭谏所撰,《全元文》未录。现移录全文,胪列于此,以作补遗,期与学者共享。  相似文献   
5.
湖南洞庭湖区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从建国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年的努力,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此后10余年间疫情出现了明显反弹,其原因主要是钉螺孽生环境的复杂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洪涝灾害的频繁爆发,经济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和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强,"违禁"现象严重,血防经费投入减少,防护工作与血防宣传教育的放松以及血防队伍动荡、人员情绪不安等。这种情况在90年代以后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猫活动;屈家岭文化时期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间洼地湖泊、沼泽形成。魏晋以来,特别是长江分流入洞庭,导致了洞庭湖的迅速扩张,19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泥沙入洞庭湖及人类围垦,使洞庭湖迅速淤浅,湖泊面积锐减。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平原稻田蜘蛛群落越冬生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系统调查,洞庭湖平原越冬稻田蜘蛛群落共有8科16属21种,其中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为优势种,对稻田蜘蛛的越冬蛛态、赵冬场所及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报道,并为稻田蜘蛛的保护提供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治理主张的历史争议及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洞庭湖区治理主张的历史争议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并对贯彻党中央治理江湖的方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洞庭湖区第四纪沉积及其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洞庭湖面积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对所谓“洞庭湖方八百里”的说法进行了分析,并论证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湖水面积的变动。作者估算:汉晋南朝时期的湖面积约为6,000平方公里,唐宋时期缩小为3,300平方公里,元明时期扩大到5,600平方公里左右,清代中期,缩小为不足4,000平方公里,清末又扩大达5,400平方公里,二十世纪上半叶基本变动于4,000至5,000平方公里之间。湖面积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湖底淤垫与湖泊水位抬升之间关系的演化,以及围湖垦殖活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