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研究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硝基芳烃化合物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别测定了2,4-二硝基甲苯(2,4-DNT)与5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对大型蚤的单一毒性及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毒性单位法评价了硝基芳烃化合物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5种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以相加作用为主,说明此类化合物可能是以相似的方式作用于大型蚤.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驴体内的一种裸头科绦虫:大裸头绦虫(Anoplocephalamagna)的形态,标本通过仔细地观察绘图,并作了较详尽的形态学描述.虫体205.6×23.5mm,348节,头节仅具四个吸盘.体节全部宽大于长,生殖器官一套.睾丸数387~463个.卵巢麦穗状,分不对称的两翼横跨体节后缘.卵黄腺扁平团块状,位于卵巢后方.子宫细长横管状.阴道位于阴茎囊后方.生殖孔单侧开口于体节侧缘近中部.孕节子宫囊袋状,虫卵具梨状器.  相似文献   
3.
蚤状(Daphniapulex)休眠卵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累积萌发率的结果显示:萌发温度为20℃~25℃时萌发率较高,缺氧保存的休眠卵能够萌发,而有氧保存的不能萌发;曝气自来水作为萌发液萌发率较高,过滤池水较低,而曝气水和休眠卵形成时的原液居于二者之间;休眠卵缺光几乎不能够萌发,萌发率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p>0 05);休眠卵保存大约1个月左右萌发率较高;带水低温萌发率较高,干燥低温次之,常温干燥保存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的影响,选用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代表种,建立不同磷质量浓度(0.05、0.1、0.5、2mg/L)的水生微宇宙模型,研究不同温度梯度(15、20、25、30℃)、不同光照强度(1000、2600、4200、5800lx)及不同光暗比(10∶14、12∶12、14∶10、16∶8)条件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温度在20~25℃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较好,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磷质量浓度为0.05~0.5 mg/L、光照强度在1000~4200lx时,大型溞和金鱼藻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强光(5800lx)有利于小环藻、金鱼藻的生长,但对大型溞有抑制;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1,光暗比为14h∶10h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最好,可以达到很好的抑藻效果;当磷质量浓度相同时,温度30℃、光照5800lx时,培养液中氮磷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成键原子的结构特征,提出了计算取代芳烃原子点价δi的新方法,并由δi建构了取代芳烃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Xn,用mXn与取代芳烃对斜生栅列藻急性毒性,诱发浮萍萎黄病毒性、绿藻毒性、大型蚤毒性、斑马鱼毒性和金鱼毒性等6项生物活性相关联,获得令人满意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应的相关系数r依次为0.975 8、0.984 6、0....  相似文献   
6.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33):3059-3074
In the course of our examination of samples of Cladocera from South America and subantarctic island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Swed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tockholm, we found some type material of Sven Ekman, unrecognized earlier, as well as other samples described in his publications (Ekman 1900 Ekman, S. 1900. Cladoceren aus Patagonien, gesammelt von der schwedischen Expedition nach Patagonien 1899.. Zoologische Jahrbücher, Abteilung für Systematik, Geographie und Biologie der Tiere, 14: 6284.  [Google Scholar], 1905 Ekman, S. 1905. Cladoceren und Copepoden aus antarktischen und subantarktishen Binnengewässern.. Wissendchaftliche Ergebnisse der Schwedischen Südpolar‐Expedition 1901–1903, Zoologie, 5: 140.  [Google Scholar]). A single specimen of Pleuroxus scopuliferus Ekman, 1900 Ekman, S. 1900. Cladoceren aus Patagonien, gesammelt von der schwedischen Expedition nach Patagonien 1899.. Zoologische Jahrbücher, Abteilung für Systematik, Geographie und Biologie der Tiere, 14: 6284.  [Google Scholar], apparently seen by its author, is re‐deposited as the lectotype, while the neotype of this taxon earlier selected by Frey (1993 Frey, D. G. 1993. Species of Pleuroxus (Anomopoda, Chydoridae) from the subantarctic islands and southernmost South America: a partial unravelling of the Pleuroxus aduncus problem.. Hydrobiologia, 262: 145188.  [Google Scholar]) must be rejected according to ICZN (2000 ICZN. 2000. 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 4, 306London: International Trust for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Google Scholar]). Daphnia cavicervix Ekman, 1900 Ekman, S. 1900. Cladoceren aus Patagonien, gesammelt von der schwedischen Expedition nach Patagonien 1899.. Zoologische Jahrbücher, Abteilung für Systematik, Geographie und Biologie der Tiere, 14: 6284.  [Google Scholar] is redescribed based on numerous parthenogenetic, ephippial females and males, and lectotype and paralectotypes are selected. Some recent problems of systematics of Daphnia in South Americ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贵州溢木厂废渣进行不同酸雨条件下的浸取实验,用其浸出液对隆线溞进行急性生物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H为5、5.5及6、6.5其96h对隆线溞的半致死体积分数LC50分别为3.4914%、2.3883%、1.5222%、2.0850%,说明此废渣浸出液有很强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内对种群水平上的多刺秀体(D.sarsiRichard),隆线(D.carinataKing)和多刺裸腹(M.macrocopaStraus)进行了耐盐力的测试,用多刺秀体种群作相关影响因素的测试,包括盐价,温度和种群年龄结构引起的差异,并用该种群中成活;昏迷;死亡个体作染色实验,确定盐在体内沉积的部位,结果表明:盐对多刺秀体种群的半致死浓度为0189‰;隆线种群1125‰;多刺裸腹种群2828‰.盐价和温度对种群的半致死率起着协同作用.盐水被枝角类吞食后沉积在肠道内,死亡个体全部因为无法排出盐水而涨破肠道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水体中Cu(Ⅱ)对大型溞的急性毒理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在三种条件下(自然光,强光照,振荡),将大型溞暴露于Cu(Ⅱ)的9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到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将成熟的大型溞暴露于4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暴露试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将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Cu(Ⅱ)的毒性增强(24 h-LC50为248.9μg·L-1,48 h-LC50为134.6μg·L-1);强光照组和振荡组的48 h-LC50低于自然光组;SOD酶活性在Cu(Ⅱ)低浓度时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时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除160μg·L-1外);POD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Cu(Ⅱ)浓度为240μg·L-1时达到峰值,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各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Cu(Ⅱ)浓度为80μg·L-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高于对照组,其他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同SOD.实验结果表明振荡和强光照会影响Cu(Ⅱ)对大型溞的毒性,SOD、P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可溶性总糖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原子i的生物点价(δi^1)和自相关函数。建构自相关拓扑指数(^mB)及其逆指数(^mB,).其中的^1B、^1B,与26种取代芳烃对3种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的线性方程如下:(1)发光菌:-lgEC50=2.1843+0.0203^1B-0.0080^1B′,R=0.9581 (2)大型蚤:-lgEC50=2.1980+0.0193^1B+0.0872^1B′,R=0.9667 (3)呆鲦鱼:-lgLC50=2.2633+0.0247^1B-0.6280^1B′,R=0.9371以上的QSAR模型给出的计算结果优于文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