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童年的悲惨与不幸往往会构成一个人对童年的缺失性体验,这种体验对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讨论童年母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进而通过张爱玲绝望而极端的书写方式来透视她乖戾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同时为我们敞开那个繁华而糜烂的社会一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室内甲醛污染与儿童哮喘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相关的建议与措施。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儿童哮喘患者病例共50例.同时收集50例对照相关信息并测定100户研究对象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结果:病例组室内甲醛浓度的分布在总体上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室内甲醛浓度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4个等级的室内甲醛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0.10mg/m^3);总趋势0R值表明在调整混杂因素前后,室内甲醛浓度平均升高一个等级儿童患哮喘的危险性分别为2.17倍和1.96倍。结论:室内甲醛浓度的升高可以使儿童哮喘发作的危险性增加.并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7月~2008年3月的35例儿童骨盆骨折,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16岁,平均11.7岁。骨盆骨折分型按Torode—zieg分类法。Ⅰ型,1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4例。患者入院后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抗休克,积极处理合并伤,对骨盆骨折予早期复位固定等处理。疗效评价分优、良、差三级。结果35例患者中,死亡2例,33例经6月~7年,平均26.8月的随访。疗效评价,优14例,良18例,差2例,优良率为93.94%(31/33)。结论儿童骨盆骨折应早期明确诊断,骨折早期复位固定,及时治疗合并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的病原检验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儿童腹泻的病原分析并提出治疗意见.方法 :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824例腹泻患儿的病原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病原体.结果:所有患儿中,病毒感染率为45.75%,主要感染病毒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细菌感染率为12.38%,主要感染细菌为沙门菌和志贺杆菌.结论:导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为病毒,且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次要病原为细菌感染,因此,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检验所得出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的英文长篇小说《唐人街》并不以艺术性见长,而重在彰显中国文化的优质品性。小说叙写了大都市纽约唐人街上冯氏一家的生活,但着力的是尽管生活艰辛,却洋溢温情、宽容与和谐的理想家庭形象建构,这个华人家庭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实质。小说还通过还原童年经验来演绎具有家庭精神的中国文化,这种自传式写作更加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而小说中多元文化景观的展示、皈依乡土的强烈意向和中国文化现代价值的全面张扬,具有全球化表征,中国文化成为“主题化的乡愁”。小说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强化了怀旧意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幼儿组及少儿组精神分裂症变化特点.方法:对近5a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发病年龄分为两组(幼儿组及少儿组).35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中的诊断标准.结果:少儿组在性现象、恐怖及其他精神症状中远高于幼儿组.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症状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7.
萧红迟子建儿童叙述视角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与迟子建这两位时隔半个世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女性细腻的情思和敏锐的感触状写极具东北地域特色的民风习俗与人情世故。浓郁的童年情结致使她们在叙述视角的选取上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或相通,但她们的生活时代、人生阅历、个性特点等不同又决定了她们在情感基调的传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回味自己的童年,因为时空的距离,童年却显得模糊而又遥远。列夫·托尔斯泰、马塞尔·普鲁斯特、加西亚·马尔克斯等大师运用特殊的路标,为我们复活了童年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华兹华斯,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其独特的儿童观与自然观既是他的思想观念与诗学体系的核心,更是一种精神存在。自然在诗人眼中是神性、理性与人性的结合,而他关注自然的目的就在于拯救人类。儿童乃成人之父,灵魂先于人出生这些思想是其童年复归思想的核心,其实质包蕴着深邃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表现了被社会异化的人类对属于人类的那种最纯洁、最美好的灵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