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裂足轮虫还是裂足臂尾轮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比较了裂足轮虫(Brachionus diuersicornis)、方型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矩形臂尾轮虫(B.1eydigi)、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等5种轮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的部分序列,并结合4种海水臂尾轮虫的序列数据,用西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sieboldi)作外群构建UPGMA树和NJ树,探讨了烈足轮虫的分类学问题,认为将裂足轮虫归属千臂尾轮虫属市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淡水仔鱼的理想开口饵料,许多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繁殖都有影响.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不同食物量、不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选择5、15、20、35个/mL等4个梯度;食物量选择每日每百万只1、5、10 g酵母3个梯度;温度选择20、25、30、35 ℃等4个梯度.结果表明:1)利用干酵母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时,接种密度每20个/mL左右为宜:密度过低时,种群很难适应新环境;密度过高时,平均增长率低下;2)每日每百万只5 g酵母比其它食物量更适合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的增殖:食物量过低,生长慢,个体小;食物量过高时,水体污染严重;3)30 ℃萼花臂尾轮虫大量快速增殖:温度低于30 ℃繁殖缓慢;温度高于30 ℃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等十种臂尾轮虫和矩形龟甲轮虫的12S rDNA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序,结合Genbank中两种褶皱臂尾轮虫的125rDNA序列,使用MEGA软件构建这13种轮虫系统发生树(NJ树),探讨了12种臂尾轮虫之间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12S rDNA序列差异百分比均值为34.41%,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轮虫属内种间系统关系研究;系统树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归属于臂尾轮属;壶状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是两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4.
Effect of UV-B radiation on ingesting and nutritional selecting behavior of the roifer Brachionus urceus on 5 species of microlgae were studi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tdts showed that enhanced UV-B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gesting of the rotifer B. urceus when it was fed with 5 species of micro-algae (p〈0.05). The ingesting selectivity rate varied with the UV-B radiation enhancement when it was fed with 5 species micro-algal mixtu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nhanced UV-B radiation could affect ingesting and nutritional selectivity of B. urceus.  相似文献   
5.
以浓度分别为3.0、6.0、9.0、12.0和15.0×106 cells/ml的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在温度为25±1℃下对萼花臂尾轮虫进行群体累积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其种群增长率、体长和卵体积均有极显著影响;种群增长率、体长和卵体积皆随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种群增长率(Y,d-1)与食物浓度(X,×106 cells/ml)间的关系为Y=0.1768+0.0565X;体长(L,μm )与食物浓度(X,×106 cells/ml)间的回归方程为L=138.1577+4.8279X;卵体积(Ve,×103 μm3)与食物浓度(X,×106 cells/ml)间的关系可描述为Ve=375.8776+19.9560X.此外卵体积(Ve,×103 μm3)与体长(L,μm )间呈显著正相关,两者间的关系符合方程Ve=29.3382+2.8971L.  相似文献   
6.
两种抗生素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两种抗生素,即氯霉素(Chloromycetin)和烟酸氟哌酸(Nicotinic Norfloxacinum)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氯霉素对轮虫种群的增长有明显的影响(P<0.01),浓度为0.012 5 mg/mL时可促进种群增长,当浓度增加到0.025 0~0.050 0 mg/mL时,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0.050 0 mg/mL的浓度抑制作用明显;不同剂量的烟酸氟哌酸对轮虫种群的增长亦有明显的影响(P<0.01),低剂量组(0.250 0和0.500 0 mg/mL)可促进种群增长,而高剂量组(0.75和1.00 mg/mL)则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小球藻的基础上分别添加鱼黏液、鸡蛋黄和鲜豆浆,以常规小球藻培育为对照组,采用3种不同强化剂培育轮虫20 d,研究不同饲料组轮虫的密度和怀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饵料组,轮虫密度各组间差异显著,鲜豆浆组轮虫的密度最高,达到600个/m L,其次是鸡蛋黄组,最高达到480个/m L,鱼黏液组最高为250个/m L,小球藻对照组最高为200个/m L。对照组与鱼黏液组、鲜豆浆组、鸡蛋黄组差异显著(P 0. 05)。不同组轮虫怀卵量差异显著,鲜豆浆组出现两次高峰,分别为第10 d达到910个/m L,第18 d达到最高920个/m L,其次为鸡蛋黄组,也出现两次高峰,分别为第13 d达到630个/m L,第20 d达到660个/m L,鱼黏液组和小球藻对照组最高分别为400个/m L和310个/m L。研究表明,投喂鸡蛋黄和鲜豆浆对轮虫的繁殖和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轮虫质量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人工半海水中主要生态因子与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生长的关系,得出了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因子最佳水平组合,并初步摸索出培养大个体轮虫的外界条件,在自然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生长周期为9d;它们的种群生长曲线呈逻辑斯谛曲线。通过生化分析,褶皱臂轮虫体内Vc含量为45.1μg/g湿重。作为河蟹苗期二、三期幼体的饵料,可使河蟹幼体顺利地变态,且有较高的变态率,是河蟹苗期二、三期幼体理想的适口饵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对方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和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实验用轮虫来自武汉东湖,分别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单克隆培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轮虫的平均寿命和不同阶段的发育历时逐渐缩短.在30℃时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达到最大值,平均世代时间最短.因此,本文推测方形臂尾轮虫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0.
Cu2+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Cu^2 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2 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h、48h、96h LC50分别为60.06μg/L,23.72μg/L和15.07μg/L.60μg/L浓度的Cu^2 环境下,萼花臂尾轮虫的存活率、繁殖率、净生殖力和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休眠卵数量和混交百分率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