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3只白色豚鼠作实验,其中3只为 C 组作对照,另10只分为 A、B 二个组,在以牛晶体蛋白连续皮内注射4次致敏之后,做一只眼的晶体截囊术。术后 A 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B 组则皮下注射环孢霉素(Cyclosporine)。结果 A 组发生交感性眼炎,而 B 组和 C 组均未发生。因为环孢霉素具有选择性的抑制 T 淋巴细胞的功能,故推测交感性眼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 T 淋巴细胞的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以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双功能单体,牛血清蛋白质作为模板分子,制备了牛血清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制备方法、性状和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大小在400 nm左右,当功能单体的配比为5∶1时为最优配比,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蛋白质的结合在60 min时达到平衡,并且在浓度为0. 6mg·m L~(-1)的情况下,结合率达到饱和。特异性检测可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蛋白的结合率最高并且其印迹因子(IF)高达1. 58,说明了它对目标蛋白具有良好的选择识别能力,且重复性能好,重复检测后吸附量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3.
The threat of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to humans was realized in March 1996, when th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Advisory Committee (SEAC) reported to the government that the most likely explanation of the new variant Creutsfeldt–Jakob Disease (nvCJD) in humans was exposure to the BSE agent.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risk of nvCJD,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SE epidemic within the cattle population. This paper reports on work undertaken to model the observed BSE epidemic in the UK using established Bayesian methodology.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铜离子(Cu^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机制.实验表明:Cu^2+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并求出了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5.
吖啶橙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介质中存在单体、二聚体形态之间的平衡,蛋白质的加入可使吖啶橙的平衡向单体转化,导致体系荧光增强,其荧光增强的强度△I与蛋白质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对于牛血清白蛋白,线性范围为0-34μg·mL^-1,检出限为0.126μg·mL^-1。建立了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牛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牛小肠碱性磷酸酶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用正丁醇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EAE-32柱层析和Sephadex G-150 凝胶过滤,从牛小肠中分离纯化出牛小肠碱性磷酸酶(BIAP).提纯倍数为50.69,比活力为48.87U/mg蛋白.酶液经SDS-PAGE呈现单一条带,且不含DNA核酸酶.该酶催化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水解反应的最适pH值为9.7,pH小于6.5大于11.5均不稳定;最适温度为45℃,高于50℃不稳定.Km值为0.29mmol/L.45℃,pH9.7时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4.6μmol/(L•min).利用SDS-PAGE测定酶亚基的分子量为66KD. Mg2+、Mn2+和Ca2+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Zn2+和EDTA对酶有抑制作用。随着Mg2+、Zn2+和EDTA浓度增加,270nm处紫外吸收值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pH4.47的缓冲溶液中,用分光光度法和平衡透析法研究钙羧酸指示剂(C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研究发现,CAA与BSA主要是以分子间的疏水作用结合,该结合反应符合Pesavento提出的相分配模型,BSA对CCA的作用相类似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并探讨了实验条件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谱法研究了甲基橙(M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酸性条件下的结合反应机理,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 MO-BSA 复合物吸收光谱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实验结果表明,MO 与 BSA 分子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9.
评价了聚丙烯酸接枝改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pH响应性。在接枝率小于17%时,接枝膜的pH敏感性随接枝率的增加而提高。在牛血清蛋白(BSA)溶液微滤试验中,接枝膜与未接枝膜在BSA的等电点4.7处,都表现出严重的膜污染;而pH=3时,膜通量下降趋势最小。与未接枝膜相比,接枝膜在pH=3时污染较严重,而接枝率18%的膜在pH4.7和8时表现出一定的抗污染性。研究表明:蛋白质与膜之间的电荷作用以及BSA和膜构象的变化都是膜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压电传感器实时监测牛血清蛋白(BSA)在传感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过程,并推算出BSA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速率常数ka=0.057m3kg-1s-2、解析常数kd=0.00042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