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MIKE 21模型和Holland台风风场模型,构建了1909号利奇马和0509号麦莎2次相似路径台风期间的风场和气压场,并模拟了相应的风暴潮过程。结果表明:台风中心附近增水变化显著,浙江东北部海域在台风登陆期间的增水更大;受台风强度影响,台风利奇马期间增水高值区更大,部分海域2次台风期间最大增水差值接近1.0 m;潮致欧拉余流速度较大值主要分布在100 m水深以浅的海域,量值超过20 cm/s,江苏沿海、台湾东北部海域存在欧拉余环流;台风利奇马期间近海斯托克斯余流值普遍小于麦莎期间;斯托克斯余流项对台风期间长江口、浙闽等近海浅水区短期物质输运过程起一定主导作用。用EMD方法和Hillbert变换分析了典型站点风暴潮位的特征,发现站点IMF1模态和天文潮位较吻合;水深和IMF3模态的最大功率谱密度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并且随着水深的增加,IMF3模态的最大功率谱密度逐步变大。  相似文献   
2.
台风Utor登陆广东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风Utor(0104)于2001年7月6日00时(UTC,下同)在广东汕尾地区登陆,带来比较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宾州大学联合研制的第五代中尺度模式(MM5)为基础设计的台风预报模式比较准确地预报出台风Utor(0104)的移动路径(前24 h的移动路径平均误差为 68 km)和天气现象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个敏感性试验:①是把华南地区(26°N以南,110°E以东)的陆地变为海洋,②是把华南地区的山地变为平地,③是减小华南地区陆地的粗糙度,即取为近似于静风的洋面上的值.对比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引起台风登陆后减弱的最主要因子是下垫面水汽供应的切断,其次是下垫面粗糙度(摩擦)的影响;地形作用能使迎风坡的降水明显增加,但对台风强度则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湛江港海域台风浪分布特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物理过程考虑得较全面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模拟了湛江港海域一次台风浪过程。结果表明:台风风场直接决定了海浪的分布特征。在台风场的驱动下,风向与浪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且波高、波长与周期的发展和传播方向与风向也是一致的;风速的大小决定了波高、波长与周期的大小。此外,海浪的分布特征受台风中心的位置和移动路径影响较大,当台风中心位于湛江港海域的不同位置时,台风浪有效波高、波长与周期的分布特征及传播方向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可以为湛江港海域台风浪的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
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使用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模式产品和常规观测资料,模拟预报了2005年4个登陆强台风,得到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模式对于台风移动路径、登陆时间、地点、强度等方面的预报能力的初步评价,为应用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模式进行台风天气预报和分析以及对于模式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依据.结果显示,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模式预报的台风路径24 h平均距离误差小于150 km,48 h平均距离误差小于200 km.模式预报台风强度偏弱,原因在于模式的初始场对台风强度的描述远低于实况,下一步需要改造模式初始场.  相似文献   
6.
滨海城市建筑工程台风灾害的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9014^#对厦门市各类建筑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影响,总结此次台风区别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同类台风的新特点,即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基本无损坏,外围护结构轻度破坏,附属构筑物和大跨度轻型屋盖严重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滨海城市防御台风灾害的若干管理措施和技术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台风暴潮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9.
台风是影响舟山的常见天气系统,台风影响时往往风雨交加。当0407号台风“蒲公英”穿越舟山时,舟山海域风不大,而台风离开后,舟山海域风力却突增到12级。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危害性很大。利用Micaps平台对台风周围的温度场、变压场、梯度场等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发现冷气团与台风外围暖气团相遇,生成了1对中尺度气压偶。因此,冷空气的侵入是造成这次强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广东沿海台风灾害链现象与防治途径的设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登陆广东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台风灾害链的主要成因和一般规律,广东省每年7-9月是台风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最易肆虐的时期。而全年都须提高。根据历史上典型台风灾害特点,对台风造成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及其衍生的次一级灾害链的主要环节和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广东沿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因而台风灾害的损失也非常巨大。为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台风及其灾害链的预测、预警网络建设,健全和完善防灾设施,强化综合减灾信息管理和预防对策的研究,建立现代化的减灾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